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采自四川西昌台蚱属Formosatettix 1新种,黑斑台蚱Formosatettix nigrbnacul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所标本室.黑斑台蚱,新种Formosatettix nigrimaculatus sp.nov.(图1~3)本种与Formosatettix xianggelila Zheng et Ou,2004和Formosatettix gonggashanensis Zheng,1992相似,主要的区别如下:头顶为1复眼的1.3倍;头顶与颜面隆起组成圆角形;颜面隆起在侧单眼前直,不凹陷;中足股节下缘平直.正模♂,四川西昌(泸山),海拔2 200 m,2011-07-30,邓维安采.副模1♀,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拉丁文nigri(黑色的)和maculatus (斑纹),意指前胸背板肩后具1对黑斑.  相似文献   
2.
记述釆自福建省拟大磨蚱属Macromotettixoides 1新种:武夷山拟大磨蚱M. wuyishana sp. nov.。文中附有中国拟大磨蚱属分种检索表及种类分布。  相似文献   
3.
记述中国顶背瘿螨属3新种,分别是:马蹄荷顶背瘿螨Tegonotus exbucklandiae sp. nov.,为害马蹄荷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连蕊藤顶背瘿螨Tegonotus parabaenae sp. nov.,为害连蕊藤 (防己科科Menispermaceae),松顶背瘿螨Tegonotus pini sp. nov.,为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 (松科Pinaceae)。所有瘿螨均在叶背自由活动。文中还提供了中国顶背瘿螨属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对近来记述的古北区东部地区的毛地蜂属Panurginus Nylander全部14个种作了补充研究。中国对该属的研究较少,仅知2种:黑足毛地蜂Panurginus nigripes Morawitz 和黄跗毛地蜂Panurginus flavotarsus ? Wu。黑毛地蜂Panurginus niger Nylander为该属的模式种,分布于俄罗斯和蒙古,本文报道该种为中国新记录种。目前,中国已知该属3种,分属于2个组即niger-group和herzi-group。文中提供了中国已知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记述采自贵州罗甸地区庭蚱属Hedotettix Bolívar 1新种,即圆肩庭蚱Hedotettix circinihumerus Deng & Zheng sp. nov.。该新种近似于狭顶庭蚱Hedotettix strictivertex Zheng (2006),主要区别:头顶宽度狭于一眼宽度的1.2倍;侧面观,背板上缘肩前略波状,肩后平直;肩角圆弧形,侧缘在肩后收缩;中足股节下缘波状,中足股节的宽度宽于前翅能见部分的宽度;后足胫节外侧具刺11–12个;后足第1跗节下之第3垫大于第1、2垫,各垫顶尖。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广西巴马地区短翼蚱科玛蚱属Mazarredia Bolivar昆虫1新种,即巴马玛蚱Mazarredia bamaensis sp. nov。该新种近似于黑石顶玛蚱Mazarredia heishidingensis Zheng et Xie,主要区别为:(1)侧面观颜面隆起与头顶成圆形;(2)颜面隆起纵沟狭于触角基节的宽度;(3)背板后突到达后足胫节1/3处;(4)背板侧缘在肩后略收缩;(5)侧面观背板上缘全长呈波状;(6)第1跗节下3个肉垫顶尖。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2♂)和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1♂)。  相似文献   
7.
云南波蚱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短翼蚱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云南波蚱属Bolivaritettix昆虫2新种,即黑翅波蚱Bolivaritettic nigropennis sp. nov.及大围山波蚱Bolivaritettix daweishanensis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记述采自广西柯蚱属1新种,即短背柯蚱Cooptotettixbrachyno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研究拟大磨蚱属Macromotettixoides Zheng种类,共计有6种,其中有1新种,郑氏拟大磨蚱Zhengitettix zhengi sp.nov.。文中记述每个种的引证和分布地区,并附有分种检索表。郑氏拟大磨蚱,新种Zhengitettix zhengisp.nov.(图1~7)新种与本属其它已知种主要区别如下:前胸背板前缘平直;侧面观,前胸背板上缘近平直;缺前、后翅。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正模♀,广东梅县,雁洋(阴那山),海拔600m,2009-08-13,邓维安采。副模:4♂♂,12♀♀,同正模;1♀,福建武平(平川西山),2009-08-17,邓维安采;1♀,江西安远(三百山),海拔1000m,2009-08-19,邓维安采。词源:新种种名以郑哲民教授的姓氏命名,以示对郑教授在分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敬意。  相似文献   
10.
化学通讯是蜘蛛最基础和最普遍的种内和种间通讯方式之一,蜘蛛体表的味觉毛能够接触性的或者近距离地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但味觉毛的相关研究仅在少数几种蜘蛛中有过报道。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对分别对幽灵蛛、弱蛛、泰莱蛛、幽灵蛛、蟹蛛和球蛛共5科32种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蜘蛛味觉毛一般呈“S”形或弧形;毛根部与体表形成较大角度,末端开口。一般分布在步足的跗节和后跗节,一些种类在步足胫节亦有味觉毛分布。所观察的蜘蛛中绝在部分种类在触肢上未发现味觉毛,仅有两种蟹蛛 (Thomisus labefactus Lysiteles inflatus) 和一种球蛛 (Phycosoma mustelinum) 在触肢上有味觉毛。味觉毛的数量在不同蜘蛛种类中有较大差异,从十几根到上百根不等。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除了与遗传相关外,亦有可能与其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