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为了探讨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的互作机理,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二者生长重叠部分进行体外观察,发现二者生长无相互影响,在营养生长方面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的互作机制,采用体外诱导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向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液中加入灭活绿木霉菌丝诱导物,每天对发酵液中的多酚氧化酶、几丁质酶、漆酶和中性蛋白酶等酶活性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绿木霉诱导褐环乳牛肝菌产漆酶能力最强;在整个共培养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力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在诱导培养第6天,这两种酶活性升至最高,分别达到25.2U/mL和1 580U/mL;灭活绿木霉菌丝对褐环乳牛肝菌几丁质酶的诱导具有“瞬时性”,在诱导培养第2天即检测到较高的几丁质酶活性;中性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且能增大褐环乳牛肝菌中性蛋白酶的固有产量,形成“叠加效果”。综上所述,绿木霉对褐环乳牛肝菌几乎不存在营养竞争关系,但其灭活菌丝体对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液的多种酶活性存在诱导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峙培养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开展了木霉菌株T43及其抑菌活性物质抑制樟子松枯梢病、杨树烂皮病和苗木立枯病3种病害的4种病原菌效果的研究。从菌株T4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各病原菌的3种保护酶(CAT、POD和SOD)活力影响和对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影响,探讨了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43及其代谢产物对供试林木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T4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3种保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导致病原菌3种保护酶活性降低,尤其是SOD活性下降的最为显著。该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菌丝体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提高丙二醛含量,破坏细胞的完整性,这可能是绿木霉T4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了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N40与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T43复合接种条件下,对樟子松苗木的接种效应。测定不同接种方式下樟子松苗木生长指标、菌根合成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抗病保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N40和T43既有竞争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对苗木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接种N40 30d后接种T43,3个月后苗木高生长提高43.0%,地径提高55.6%,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176.9%,苗木叶绿素a水平提高76.2%,叶绿素b水平提高64.1%,类胡萝卜素水平提高103.6%,苗木CAT和SOD活力分别提高45.5%和43.7%,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力提高28.0%和40.0%;苗木根际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别提高120%和100%。上述结果表明,绿木霉T43能够促进菌根化苗木的生长并能诱导苗木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4.
变色圈试验证明平菇可以选择性优先降解稻草中的木质素,培养15d后,平菇对稻草中的木质素降解率为17.86%,对综纤维素降解率为2.44%,选择性指数为9.79。生料栽培平菇后,稻草中的木质素被降解50.24%。用气—质色谱(GC/MS)和红外光谱(IR)对木质素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平菇对稻草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十分明显,降解产物中检测出了大量含有苯环的小分子,证明木质素聚合体的降解首先发生在单体的侧链及单体间的连键上,发生Cα-Cβ、β-O-4等断裂,形成了单体。在进一步的降解过程中,平菇表现了其自身特有的降解机制,取代苯环单体上的甲氧基为甲基,而后发生苯环的开裂,这与报道的白腐菌降解过程有所不同。红外光谱分析中,平菇对木质素的降解明显,降解产物中含有很多木质素单体所特有的基团,如紫丁香基、愈创木基等,说明木质素的降解首先发生的是侧链的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