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部分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报告(英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报道36个种或变种的染色体数目,按张宏达的分类系统涉及到了4个亚属、11个组,其中2个种进行了不同居群的观察。结果表明(详见表1),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都是x=15。在自然界,染色体倍性变异从2倍体到8倍体均有,但多数种为2倍体。我们观察的这36个种或变种中,2倍体种有22个,4倍体种3个,6倍体种10个,8倍体种1个。这一系列的多倍性变异,主要表现在种间。此外,同种不同居群间也有不同倍性的变异。例如C. forrestii在不同居群间有2倍体、4倍体和6倍体。而且各个不同倍性的植株表型特征没有明显的变异,估计是同源多倍体或称种内多倍体。  相似文献   
2.
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的小孢子单核期花药,经培养和继代培养6个月后的愈伤组织中,发现有少量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和第二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基本正常,最后形成四分体。该愈伤组织经石蜡切片和压片观察,发现其主要由大量的液化细胞和贮藏细胞所组成,此外,还有少部分分生细胞。没有发现进一步的分化。其染色体数目,2n=30者占71.7%其余则为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3.
4.
5.
观测了75年长期连续不施肥、施硫酸铵、施熟制水稻秸秆与豆饼混合堆肥、施绿肥苜蓿4种处理下日本单季稻田温室气体N2O和CH4的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稻生长季节,不同处理间N2O排放无显著差异,但CH4排放差异显著;长期连续施用有机肥虽然没有增加N2O排放却促进了CH4排放.各系统排放N2O和CH4所产生的累积全球增温潜势(GWP)以绿肥处理最大(310.7 g CO2e·m-2),熟制有机堆肥次之(151g CO2e·m-2),硫酸铵处理最小(60.6 g CO2e·m-2).稻田系统的GWP主要来自CH4排放,控制和减少稻田系统CH4排放是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核心问题.长期连续施用熟制有机堆肥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地力,满足水稻高产,又能实现CH4减排,是实践中值得推荐的水稻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概述了β-甘露聚糖酶作用底物的方式、不同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的一般特性及其遗传的物质基础和该酶在工业、医药、食品方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8.
龙健儿  贺力强  蔡霞 《生命科学》2005,17(5):439-44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receptor,IGF-2r)和非阳离子依赖型甘露糖-6-磷酸受体(cation-independent mannose-6-phosphate receptor,CI-MPR)为同一分子,属多结构域跨膜糖蛋白。IGF.2r与阳离子依赖型M6P受体(cation-dependent mannose-6-phosphotase receptor,CD,MPR)共同介导溶酶体酶的分选和转运过程,对溶酶体的形成起重要作用。IGF-2/M6P受体除能与溶酶体酶、TGF-β前体等M6P配体结合外,还能与非糖基化的IGF-2、视黄酸等作用,调节蛋白质的转运和跨膜信号传导等活动。IGF-2r为父源性印迹(paternal imprinted)基因,基因的印迹、表达受基因印迹控制区(imprinting control region,ICR)的甲基化差异修饰所调控。IGF-2r基因表达缺失出现胎儿肥大、心脏和胎盘发育不全、围产期死亡等异常现象,证明IGF-2r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鸭IFN—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鸭,是研究IFN-γ在机体自然感染过程中机体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和病毒的清除机制的良好动物模型。从PHA刺激后的鸭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提取RNA,通过RT-PCR获得鸭IFN-γ(DuIFN-γ)cDNA基因,构建DuIFN-γ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经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分析和MTT法对重组DuIFN-γ滴度进行测定。实验表明,重组DuIFN-γ能够抑制VSV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而产生的细胞病变效应。抗-DuIFN-γ抗体,能中和这种抗病毒活性。并且,GST-DuIFN-γ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和进一步纯化。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了两个以金花茶作父本的人工杂交组合F_1代实生苗,经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观察鉴定四倍体杂种。一、云南野山茶(Camellia pitardii var.yunnanica六倍体)×金花茶(C.Chrysantha二倍体)。结果为:所获56株子叶和下胚轴为红色的F_1代杂种苗中,有55株(98.2%)是真正的四倍体杂种(X~2=0.0128,D.f.=1,0.95>p>0.90);所获50株子叶和下胚轴为黄白色的杂种苗中,有13株(26%)为真正四倍体杂种(X~2=27.38,D.f.=13,0.02>p>0.01)。二、云南山茶花(C.reticulata六倍体)×金花茶。结果为:在78株子叶和下胚轴为红色的杂交苗中,有77株(98.7%)为真正四倍体杂种(X~2=0.0128,D.f.=1,0.95>p>0.90);而在78株子叶及下胚轴为黄白色的杂种苗中,只有21株(26.9%)是真正四倍体杂种(X~2=41.65,D.f.=24,0.02>p>0.01) 在多数杂种实生苗中的这种红色素,是因种子直感现象而发生的父本金花茶的一种遗传性状。金花茶的另一特征——多子叶现象(3枚以上),则在一些F_1代杂种苗或杂种种子中表现得不明显。因此,利用F_1代杂种苗子叶和下胚轴所具有的红色特征,在杂种种子萌发期用来鉴别以金花茶为亲本的F_1代杂种的真伪,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