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鼬科动物的核型和分带研究,Hsu等(1967—1974)以及等(1976,1977)已有过一些报道,但是黄鼬(Mustelasibirica)染色体的研究报道尚少,仅等(1976)作了核型和G带分析。本工作进一步研究了黄鼬的核型,用C分带技术观察了异染色质的分布,并描述了核仁组织者(Ag-NORs)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2.
根据6种哺乳动物的实验资料,Brewen和Preston等认为,在辐射诱发的外周淋巴细胞双着丝点体频率与染色体臂数之间,有着线性正比的关系;Savage和Papworth提出接触界面模型,对这种现象给以理论的解释。由于这个臂数假说对于比较动物和人的辐射遗传敏感性,为从动物实验外推及人类,进而估价辐射对人类遗传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意义,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继之开展了许多验证性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就迄今所知,臂数假说的可靠  相似文献   
3.
狗獾(Meles meles)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郭健民 《兽类学报》1990,10(3):194-196
本文报告了狗獾北方亚种(Melesmeles leptorhynchus)的核型及染色体带型的研究结果。染色体数目2n=44,NF=72,常染色体分为4组(8m+12sm+10st+12t),X是一条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是一条最小的末端着丝粒染色体。并对染色体的G带、C带、Ag带带型作了详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貉的染色体分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貉(Nyctereutes procyanoides)的染色体组型已有报道(M(?)kinen,1974;王宗仁等,1984),但还未见貉的染色体分带研究。本文报告了貉染色体的G带、C带及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e—NOR)的数目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花粉中含有蛋白质、多糖类物质,属于外源性抗原,是引起呼吸道及其它变态反应病的重要致敏原。花粉症患者,占内蒙医学院附属医院变态反应门诊量的2—5%。为了有效的防治,必须了解空气中的致敏花粉种属及其数量,  相似文献   
6.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体细胞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毛冠鹿的染色体数目及特征,其二倍染色体众数雄性为2n=48,雌性为2n=47。雌雄两性的核型中均有几条难以鉴别的染色体,如雌性的第23对染色体,24号染色体;雄性的第23号,24号、25号、26号染色体,G-带分析表明,雄性的第25号,26号染色体正相当于雌性的24号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C-带,G-带观察表明,雌性的第23对,24号染色体,雄性的23号,24号,25号染色体异染色质特别丰富,推测这几条染色体可能参与性别的决定,但正确的性决定机制及性染色体的鉴别有待进一步研究。Ag—As技术揭示,核仁组织者均位于第一对和第二对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此外,本文还测定了该种动物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频率(SCE),其平均值为每细胞6.2。  相似文献   
7.
用奎吖咽(quinacrine)作荧光指标剂,测定玉米(ZeamaysL.)根尖微粒体(MIC)膜囊泡的H~+-泵活性,结果表明1mmol/LNaN_3仅抑制该泵活性约8%,而0.8mmol/L钒酸盐(Van)则可抑制其活性达80%,说明MIC制剂中H~+-泵活性主要由质膜(PM)H~+-ATPase产生。此泵活性严格需要Mg~(2+),二价阳离子作用大小的顺序为Mg~(2+)>Mn~(2+)>Zn~(2+)>Ca~(2+)=0;阴离子作用大小的1顺序为Br~->Cl~->NO_3~->SO_4~(2-),并初步证实当质膜同侧发生电子传递时,没有跨膜H~+梯度(△μH~+)生成。  相似文献   
8.
玉米细胞两种质膜囊泡的制备和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质膜是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等重要生命活动的关键部位,现已成为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目前对植物细胞质膜。:研究远远落后于对其它材料质膜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备高度纯化的具有特定朝向的密实质股囊泡比较困难,而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需要正向型(ROV)和内侧外翻型(IOV)两种质膜囊泡。我们在前人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进,成功地制备了基本上为两种取向的密实质膜囊泡,并已用于质膜十”一泵和铁氰化钾还原酶的研究[’j。材料与方法1材料玉米(he_)农大65的种子。奎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PAP法、胸腺细胞增殖法、脾细胞增殖法,分别检测16例体外HBV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与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HBcAg和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活性(以△cpm值表示)。结果显示,体外HBV感染组与体内HBV感染组骨髓MNCs中HBcAg检出率分别为50%和43.7%。本实验结果表明,HBV在体外感染骨髓MNCs,且与体内自然感染相符,但光镜下未观察到致细胞病变效应(CPE)。体外感染组与体内感染组IL-I和IL-2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细胞中HBcAg检出阳性者较阴性者下降更为明显(P<0.01)。IL-1和IL-2诱生活性降低与HBV侵染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内复制有密切关系,从而提示,IL-1和IL-2降低可能影响HBV的清除而引起慢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PAP法、胸腺细胞增殖法、脾细胞增殖法,分别检测16例体外HBV感染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与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HBcAg和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的诱生活性。结果显示,体外HBV感染组成体内HBV感染组骨髓MNCs中HBcAg检出率分别为50%和43.7%。本实验结果表明,HBV在体外感染骨髓MNCs,且与体内自然感染相符,但光镜下未观察到致细胞病变效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