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IA)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IA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和B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每组40例。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A组T1~T3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术后24 h和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24 h、术后3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发生率较B组低(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将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应用于介入治疗IA患者,可平稳血流动力学,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芷中有效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花椒毒酚在大鼠小肠各段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结合HPLC法同时测定肠灌流液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花椒毒酚含量的变化,考察高、中、低三组剂量下三种成分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特性。结果:三种成分随着剂量的增大,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逐渐增大。三种成分相同剂量下各肠段间吸收均无显著性差异,其吸收大小顺序为: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花椒毒酚。结论:白芷三种主要成分在各肠段均吸收良好,吸收大小呈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过氧化氢导致的氧化应激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瞬变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解剖取出成年大鼠心脏,应用langendorff方法分离心肌细胞,加入fluo-3荧光指示剂后,应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作用于心肌细胞,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测定心肌细胞内钙瞬变。分离并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观察过氧化氢处理心肌细胞后其形态的变化,从而评价小剂量过氧化氢对心肌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应用0.125 mmol/L、0.25 mmol/L及0.375 mmol/L的过氧化氢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心肌细胞内钙瞬变幅度明显升高,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中加入0.25 mmol/L的过氧化氢后,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变化。结论:小剂量过氧化氢可开放心肌细胞L-钙通道,明显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瞬变,并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剂量将其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20例。三组均给予患者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1 μg?kg),小剂量组给予患者0.1 μg/(Kg?min)瑞芬太尼,中剂量组给予患者0.3 μg/(Kg?min)瑞芬太尼,大剂量组给予患者0.5 μg/(Kg?min)瑞芬太尼。记录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检测其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和疼痛。结果:麻醉起效、麻醉诱导拔管时间比较,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均低于小剂量组,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低于大剂量组;三组T2时间段MAP、HR水平低于T0、T1时间段,T1时间段低于T0时间段(P<0.05)。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均低于小剂量组,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低于大剂量组;三组T2时间段MAP、HR水平低于T0、T1时间段,T1时间段低于T0时间段(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均能保障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但中剂量瑞芬太尼的应用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并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近7年来,紫金牛属植物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非常活跃,已相继从紫金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4个皂苷类化合物,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查阅了近7年来国内外关于紫金牛属植物中皂苷的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皂苷类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特点、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紫金牛属药用植物中皂苷类成分提供详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丁愉  刘丹  赵璠  汤海峰  赵美 《生物磁学》2011,(8):1569-1572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并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和3-O-β-D-吡喃核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为首次从小花草玉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拔河针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改良拔河针法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改良拔河针法组采用改良拔河针法治疗。分别于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改良拔河针法组临床有效率86.67%,略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低于治疗后(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拔河针法组治疗后3个月的ODI评分及SF-36评分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改良拔河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获得普通针刺法相当的临床效果,且在改善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巨自噬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由溶酶体介导,降解长寿命蛋白质和细胞器的分解代谢过程.巨自噬对心脏疾病调节有双向作用:通过清除损伤的细胞器和蛋白质聚合物,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细胞存活;严重损伤时,巨自噬过度激活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本文综述巨自噬在心脏疾病调节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巨自噬的形成和凋亡的关系,探讨巨自噬作为调节因子,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双向作用,为疾病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并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和3-O-β-D-吡喃核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为首次从小花草玉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川芎当归配伍对偏头痛大鼠体内内源性物质影响。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混悬液制作偏头痛大鼠模型,以偏头痛模型大鼠体内三种内源性物质5-HT、NO和NOS含量为考察指标,观察给予川芎-当归不同配比(1:9,2:8~9:1)提取液后,模型大鼠体内5-HT、NO和NOS含量变化。结果:在不同配伍比例川芎当归给药后,模型大鼠脑内5-HT含量随川芎比例增加而增加,当川芎比例超过5:5是变化显著,达到8:2时变化最显著;NO而NOS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川芎当归药预防给药对能够减少脑内5-HT在偏头痛发作时的消耗,发挥收缩血管作用,且随着川芎比例增大,作用逐渐增强;阿魏酸对偏头痛的预防有效,但不是唯一有效成分,不能作为药对作用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