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1.
用废啤酒酵母制备碱不溶性葡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用碱法及酶-碱法从啤酒厂排弃的酵母泥中制备碱不溶性葡聚糖的工艺。对NaOH及蛋白酶用量的影响,NaOH作用时间、浓度、作用次数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先用蛋白酶处理酵母可减少NaOH用量从而减轻环境污染。对多糖产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产品主要为β(1→3)-D-葡聚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鸭圆环病毒(DuCV)和鸭I型肝炎病毒(DHV)病原体的二重PCR技术。方法:根据DuCV和DHV的基因文库,分别设计了2对与DuCV和DH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DuCV和DHV模板进行二重PCR扩增。结果与结论:用建立的方法均同时得到了2条特异性的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DuCV:245bp;DHV:569bp)的二重PCR扩增带,而且对其他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能同时检出56Pg的DHVRNA模板和6Pg的DuCVDNA模板。  相似文献   
3.
[背景] 菌核病是北细辛根部主要病害之一,木霉菌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防治真菌,利用木霉菌防治北细辛菌核病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 通过稀释分离法对健康北细辛植株根际土壤进行菌株分离,以期筛选出有效拮抗北细辛菌核病的生防木霉菌。[方法] 以北细辛菌核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挥发性与非挥发性物质抑菌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木霉菌进行筛选,采用生长速率法对筛选出的木霉菌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效果测定,并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筛选出的木霉对北细辛菌核病菌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氮蓝四唑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影响。[结果] 从土壤中分离出木霉菌共14株,通过形态学和ITS-RPB2双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和装絮木霉(Trichoderma tomentosum)。对峙培养试验表明,钩状木霉A26、拟康氏木霉B30、钩状木霉C6、哈茨木霉A17对北细辛菌核病菌抑制率均在90%以上,挥发性物质抑制测定结果显示钩状木霉C6抑制率最高,为53.73%±0.07%,木霉菌的非挥发性物质抑菌作用较强,哈茨木霉A17、钩状木霉A26、钩状木霉C6的非挥发性物质对细辛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在75%以上,而拟康氏木霉B30抑制率可达100%。因此,筛选出的哈茨木霉A17、钩状木霉A26、拟康氏木霉B30、钩状木霉C6为拮抗效果较强的生防木霉菌,这4株木霉菌的发酵液对北细辛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6.33%±0.12%、77.22%±0.06%、82.28%±0.03%、46.20%±0.04%。经这4株木霉菌的非挥发性物质处理7 d后,菌核病菌MDA含量显著增加,钩状木霉A26是对照组的7.7倍,最为显著;菌核病菌抗氧化酶活性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CAT、SOD、POD活性分别下降了19.67%-75.84%、4.71%-68.71%和3.57%-67.86%。[结论] 从北细辛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的木霉菌株哈茨木霉A17、钩状木霉A26、拟康氏木霉B30、钩状木霉C6对北细辛菌核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用于北细辛菌核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