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葡萄果粒表皮酵母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山东主要酿酒葡萄产区收集葡萄果粒并分离得到酵母258株,利用26S rDNA的D1/D2区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探讨了这些地区葡萄果粒表皮酵母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共鉴定出13属26种,其中优势属为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5种),假丝酵母属Candida(4种),毕赤酵母属Pichia(4种)和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2种).对分离自不同地域的同种内不同菌株进行了D1/D2序列分析比较,以探讨不同地理起源地酵母种内序列稳定性及其变异.  相似文献   
2.
A simple method to obtain large red crystals of cytochrome bc1 complex from beef heart mitochondria has been developed. These crystals are very stable. Their shapes are retained for a long time in tip-sealed Pasteur pipets placed in a refrigerator. The structure of crystalline cytochrome bc1 complex by micro FT-IR spectroscopy has been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IR spectra of cytochrome c, the empirical assignments of the major infrared frequencies of cytochrome bc1 complex are given. Infrared frequencies and relative intensities of variable orientation and section of crystal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se imply that infrared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embrane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able symmetries and orientations of the structur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phospholipid exists in the crystal of cytochrome bc1 complex. The membrane protein is probably spanned on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nd buried in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an asymmetric manner.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简便的适于膜蛋白结晶的好方法,并已用这种方法得到了较大的牛心线粒体细胞色素bc1复合物的红色晶体.它们封装在玻璃毛细管中放置在冰箱中其形状可长期保持不变.首次用显微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细胞色素bc_1复合物结晶的结构.参照细胞色素c的红外光谱,对细胞色素bc1复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进行了经验式的归属和指认.不同部位,不同取向结晶的红外频率和相对强度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这种膜蛋白结晶的红外光谱特征与其结构的对称性和取向有关.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色素bc1复合物结晶中存在着磷脂.膜蛋白可能以不对称方式跨接在线粒体膜的磷脂双层中.  相似文献   
4.
郑素泉  谢荣 《动物学报》1989,35(2):130-134
作者分别取出孕9.5天和孕11.5天大白鼠全胚胎于体外培养各48小时,重点观察9.5天至11.5天胚胎生长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葡萄果粒表皮酵母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山东主要酿酒葡萄产区收集葡萄果粒并分离得到酵母258株, 利用26S rDNA的D1/D2区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分类学研究, 探讨了这些地区葡萄果粒表皮酵母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共鉴定出13属26种, 其中优势属为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5种), 假丝酵母属Candida(4种), 毕赤酵母属Pichia(4种)和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2种)。对分离自不同地域的同种内不同菌株进行了D1/D2序列分析比较, 以探讨不同地理起源地酵母种内序列稳定性及其变异。  相似文献   
6.
苜蓿根瘤菌在与宿主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中,以自生状态进入宿主植物细胞,经过分化发育转变为共生状态的类菌体(Bacteroid)。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类菌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改变是类菌体获得了共生固氮的能力。此时,类菌体中许多与共生相关的基因被激活,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为了探明这种改变是否与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核糖体有关,比较分析了苜蓿根瘤菌在自生和共生状态下核糖体蛋白的表达谱。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说明类菌体的分化发育过程中核糖体蛋白的形成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猪心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培养出微晶岳文海,何季平,谢荣,张亦昕,尚贺勇,徐建兴(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武汉430070)(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Ubiquinol-...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明确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FGF21)调控脂肪细胞瘦素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以3T3-F442A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瘦素mRNA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FGF21显著下调脂肪细胞瘦素mRNA表达水平,FGF21受体抑制剂BGJ-398完全阻断此作用。FGF21上调脂肪细胞ERK1/2和AMPK的磷酸化水平,ERK1/2抑制剂SCH772984和AMPK抑制剂Compound C分别可部分阻断FGF21抑制瘦素基因表达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完全阻断FGF21的抑制作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Akt抑制剂AZD5363对FGF21抑制瘦素基因表达的作用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FGF21可能通过FGF受体激活脂肪细胞ERK1/2和AMPK两条信号途径,抑制瘦素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