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转移至小麦上为害和暴发的风险。【方法】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调查统计的方法,测定和比较了23℃下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和小麦上的取食和生长发育特性及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可以完成世代,其3龄后幼虫取食小麦的取食量及体重指标显著地高于同处理后时间在玉米上取食的;而食物利用效率、幼虫存活率、幼虫发育历期、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取食玉米的。取食玉米和取食小麦的草地贪夜蛾的平均蛹重、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等指标间无显著差异。另外,生命表参数比较结果表明,取食玉米和取食小麦的草地贪夜蛾的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间均无显著差异,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的净增殖率(R_0)为303.55±2.04,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结论】草地贪夜蛾取食小麦时,生长发育速度快,能够完成世代生活史,但其食物利用效率、种群繁殖能力等却均低于取食玉米时,说明草地贪夜蛾更适宜在玉米上取食为害,存在转移至小麦为害的风险,但考虑到虫源、自然温度等条件,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暴发的风险较小。本研究结果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为害和暴发的风险以及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豚草卷蛾是豚草的一种重要天敌,1993年在湖南临湘野外释放后,迅速扩散至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对豚草种群的蔓延与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方法】为明确豚草卷蛾在湖北的发生规律与抗寒性,2009年在湖北各豚草发生区进行野外调查,并将豚草卷蛾越冬态老熟幼虫置于不同低温下观测其存活率。【结果】豚草卷蛾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其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第1代幼虫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进入滞育。12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豚草有虫株率为90%,虫口密度为313头.百株-1,存活率为93.3%。越冬老熟幼虫过冷却点为-26.4℃,存活率和存活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结论与意义】豚草卷蛾已广泛分布于湖北地区,且能成功越冬,对豚草可起到持续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跨膜蛋白106A (transmembrane protein 106A, TMEM106A)是本中心首先鉴定的与细胞死亡相关的分子。体内外的功能研究证明,TMEM106A在胃癌细胞的高表达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死亡。本研究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TMEM106A蛋白在癌旁非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主要定位在胞质,而在肝癌细胞中低表达或者不表达。进一步的功能研究证明TMEM106A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高表达能够降低细胞活力、诱导胞质空泡化以及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最终细胞死亡。胞质聚集的空泡表现为单层膜,液泡内基本不含亚细胞器结构以及高电子密度的聚集物。本研究首次证明TMEM106A能够引起巨泡样细胞死亡,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多食性昆虫,为明确该害虫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和适生性,本文比较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Zea mays、豇豆Vigna unguiculata和四季豆Phaseolus vulgaris等3种寄主的取食及产卵偏好性,并分析了取食不同寄主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初孵幼虫和2龄)对玉米叶和豇豆叶表现出取食偏好性,而高龄幼虫(3龄和5龄)对3种寄主不同组织的取食选择性无明显差异;草地贪夜蛾取食3种寄主植物均可以完成世代发育,但取食豇豆叶和四季豆叶的幼虫历期、蛹历期显著变短,化蛹率、羽化率显著降低;取食豇豆叶对其蛹重、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但取食四季豆叶的蛹重显著变轻、雄成虫寿命显著变短;种群生命表参数显示,草地贪夜蛾在3种寄主上的繁殖力表现为玉米叶(1 138.29)>豇豆叶(1 179.00)>四季豆叶(585.50),处理间差异显著;取食2种非嗜好寄主的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历期(T)显著延长,取食豇豆叶的雌雄性比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对寄主玉米具有明显的产卵偏好性,选择豇豆和四季豆的产卵量仅占植物着卵量的4.19%和18.23%,显著低于玉米着卵量。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偏好选择玉米进行取食和产卵,但在豇豆和四季豆寄主植物上可以实现种群繁衍,当其种群密度大时存在转移为害豇豆和四季豆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跨膜蛋白106A(transmembrane protein 106A,TMEM106A)是本中心首先鉴定的与细胞死亡相关的分子。体内外的功能研究证明,TMEM106A在胃癌细胞的高表达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死亡。本研究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TMEM106A蛋白在癌旁非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主要定位在胞质,而在肝癌细胞中低表达或者不表达。进一步的功能研究证明TMEM106A在肝癌细胞系Hep G2中高表达能够降低细胞活力、诱导胞质空泡化以及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最终细胞死亡。胞质聚集的空泡表现为单层膜,液泡内基本不含亚细胞器结构以及高电子密度的聚集物。本研究首次证明TMEM106A能够引起巨泡样细胞死亡,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