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55年,北京地质学院和地质部南岭区域测量队在广东各地先后发现海相里阿斯地层,为华南地史增添了新的一页。1959年孙云铸教授等在开平、恩平地区第一次作了深入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1961年,我所尹赞勋教授及丁培榛、张守信、杨兴泰、刘椿与本文作者,分两批先后至开平、恩平、高明、韶关、乐昌、惠阳等地进行调查,采得不少化石,其中包括大量的瓣鳃类。本文所描述的主要就是这些材料。此外张文佑教授等也提供了广东河源的材料,广东省地质局赠给动物化石标本。对所有这些化石都进行了描述。在野外工作期间,广东省地质局及研究所同志详细介绍地质情况,倪岳英同志引导我们至韶关和惠阳采集化石。没有这些单位及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要想取得如此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从塔北隆起奥陶纪钙藻化石探讨奥陶纪的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46井、英买1、2井奥陶纪石灰岩内含有大量的钙藻化石、蓝细菌以及疑难微体化石。这些钻井岩芯均在深达5000-6200m的地下深部取得。钙藻主要为绿藻类的Dasyporella,Ver‘miporella,Moniliporella以及?Plexa;红藻类的管孔藻类Solenoporaceans;钙化蓝细菌则有Girvanella,Botomaella,?Subtifloria等;疑难微体化石有Bevocastria,Nuia,Rothpletzella。这些钙藻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正常盐度的浅海水内,其水深不到20m。世界各地的奥陶纪Vermiporella均位于古赤道的两侧,这表明它们是在气候炎热、温暖海水中生活的一类海洋藻类。Girvanella以藻灰结核和内碎屑最为常见,某些球粒可能代表Girvanella破碎后形成的单管或小棒。塔里木盆地钙藻植物群相似于哈萨克斯坦、波罗的海周围地区以及北美同时代植物群,这表明这些钙藻和蓝细菌化石具有遍布于全球的性质。塔北隆起早、中奥陶世沉积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到晚奥陶世时,碳酸盐岩沉积被浅水陆棚沉积所取代,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的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3.
二叠纪-三叠纪礁相房室海绵演化与灭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礁相房室海绵而言,早二叠世的物种数最少,中二叠世的分异度最高,晚二叠世的其次,中三叠世的较少,卡尼斯的增多,诺利期的更多。礁相房室海绵的演化反映出二叠纪-三叠纪有3次灭绝事件,分别发生在中二叠世末期、长兴期末期、卡尼期末期。这3次灭绝事件的规模各不相同:中二叠世末期的灭绝事件规模较小,它使83.8%的中二叠世礁相房室海绵种灭绝;长兴期末期的灭绝规模最大,它使100%的长兴期种灭绝;卡尼期末的灭绝事件规模也较大,它使97.7%的卡尼期种灭绝。  相似文献   
4.
所讨论的“板状水螅”是一类分类位置尚有争议的化石,为华蓥山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之一。这里描述了3属3种.其中包括2新属和3新种.它们是Pseudopalaeoaplysinahuayingensis,Phragmorphaasiatica和Cnidoporatuberculosa。  相似文献   
5.
广西,贵州和川东二叠纪礁相岩石和礁后相岩层内获得了红藻Solenoporella,Gymnocodium,Permocalcu-lus;绿藻Anthracoporella,Mizzia以及显微疑难藻类化石Pseudovermiporella,Tubiphytes等,除了广西隆林有中二叠世茅口期藻类化石外,其它均属于晚二叠世乐平世的分子,这些藻类植物一般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正常盐度的浅海水内,其水深不大于30m,川东,鄂西晚二叠世礁属于浅水海绵礁,而非深水礁。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地质组在1961年,曾沿青藏公路进行地质考察,采得不少瓣鳃类化石(插图1)。这些化石由赵东旭、尹集祥同志交给笔者进行研究,现已确定属于中侏罗统者有5属6种。化石是从下列二个地点采集的:(1)唐古拉山南坡土青公路第二道班北(插图2):Ostrea(Liostrea)tangulaensis Fan(sp.nov.);(2)安多县北青藏公路115道班附近:Astarte subcardiformis Fan(sp.nov.),A.ovata Fan(sp.nov),Protocardialamellosa Fan(sp.nov.),Grammatodon minutus Fan(sp.nov.),Trigonia sp.  相似文献   
7.
钙质海绵之古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生代生物礁中钙质海绵(纤维海绵、房室海绵、硬海绵)的生态位在中三叠世以后被生态竞争能力更强的六射珊瑚所占据.在古生代和中三叠世的钙质海绵礁上,0-10m深度内钙质海绵很发育.由于与钙藻共生,典型的造礁钙质海绵生活在透光带以内,并且在其上部更丰富.钙质海绵礁也会生长到破浪带内并受风浪的破坏而形成倒骨岩和骨屑岩.对古生代的钙质海绵礁而言,倒骨岩和骨屑岩形成于0-3m水深范围内,亮晶骨架岩形成于3-10m深度范围内,灰泥骨架岩形成于10-20m的水深,障积岩形成于20-30m的水深,潜障积岩形成于30-40m的水深.钙质海绵的生长形态与水深的关系与六射珊瑚与水深的关系一样:细枝状的钙质海绵生长在最浅的水中(相当于礁生长带的上部),在稍深的水中(相当于礁生长带的中部和下部)各种形态的海绵都会出现,在更深的水中可以出现特别大的、锥状的海绵.  相似文献   
8.
钙质海锦之古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生代生物礁中钙质海绵(纤维海绵、房室海绵、硬海绵)的生态位在中三叠世以后被生态竞争能力更强的六射珊瑚所占据。在古生代和中三叠世的钙质海绵礁上,0-10m深度内钙质海绵很发育。由于与钙藻共生,典型的造礁钙质海绵生活在透光带以内,并且在其上部更丰富。钙质海绵礁也会生长到破浪带内并受风浪的破坏而形成倒骨岩和骨屑岩。对古生代的钙质海绵礁而言,倒骨岩和骨屑岩形成于0-3m水深范围内,亮晶骨架岩形成于3-1  相似文献   
9.
广西西部二叠纪生物礁中的海绵、水螅动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西部田林,凌云、凤山地区二叠纪生物礁的造礁生物-海绵、水螅化石保存完美。文中描述串管海绵7属:Stylothalamia,Lichuanospongia,Tebagathalamia,Imbricatocoelia,Intrasporeocoelia,Rhabdactinia,Lingyunocoelis;纤维海绵3属:Peronidella,Intratubospongia,Cavusonella;水螅1属Radiotrabeculopora以及海托盘类Calathium,其中Lingyunocoelia spherica为新属新种,Lichuanospongia guangxiensis为新种,其它均为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内常见分子。Senowbari-Daryan(1990)提出以Discosiphonella来代替Cystauletes,Ascosymplegma,Lichunospongia3属,但Lichuanospongia的房室形状和中央腔缺失横板(泡沫板)显著不同于Discosiphonella,因此文中仍把Lichuanospongia视作独立属,Lingyuncoelia gen.nov。与Sollasia,Girtyocoelia相似,但房室外壁缺乏任何种类的穿孔,因此明显不同于后两属,作者仍把Radiotrabeculopora视为螅纲内的一属,而没有归于纤维海绵目,因为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育分布较规则的放射状支柱(不能视为骨纤构造),且那些纵向分布的出水管实际上应视为支柱之间的沟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二叠纪海绵礁的成礁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泛发育于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台地区的二叠纪生物礁,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海绵生物礁。从该地区二叠纪海绵生物礁的内部成礁因素分析,即从主要造礁生物-钙质海绵和钙质藻类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埋藏和保存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华南二叠纪海绵生物礁主要是由于其主要造礁生物钙质海绵和钙质藻类独特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此模式与其它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的成礁模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