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2005年7~10月我们将人工饲养鳄蜥(3条幼蜥、1条亚成蜥、5条成蜥)置于半放归栖息地进行圈养.半放归栖息地结合野外鳄蜥的生境,在半自然圈养过程中对鳄蜥进行分组管理,人工饲养的鳄蜥出现了野外鳄蜥的种群活动节律.结果表明:9月幼蜥树栖达10.38%,10月鳄蜥以在穴为主;不同年龄的鳄蜥,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无显著差异(P>0.05),体现了野生鳄蜥遗传特征.本文还对鳄蜥的疾病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至9月,陆续将圈养的3雄1雌1亚成体健康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放归到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运用一套监测系统监视其活动路线、区域、选择的洞穴、摄食等情况,每天22:00后根据当天录像对其活动距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3个个体一直在放归地生活;个体日活动距离与其选择隐蔽所、进食相关,并与温度非常显著的相关(r=0.352,P〈0.01),个体间活动距离差异不显著(F=1.028,P〉0.05);在同一回水塘活动的个体,其活动区域重叠大,区域大小与回水塘面积、树枝位置及周围隐蔽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半自然状态下鳄蜥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自然的条件下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鳄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池养鳄蜥的活动时间分配中,静栖占69·09%,在穴占28·82%,移动占0·80%,捕食占0·28%,晒太阳占0·44%,其它占0·58%;比较了不同性别鳄蜥的活动时间分配,其中雄性鳄蜥用在移动的时间占1·15±1·22%,雌性为0·45±1·00%,经过单因素检验显示其差异显著(P<0·01),其它行为活动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初步比较了不同生境中鳄蜥的行为差异,结果显示鳄蜥在池养的条件下弹性行为的表现频次正在下降。  相似文献   
4.
王好友  苏萍 《植物研究》1997,17(1):104-109
东北地区三种柴胡12个居群做了种子游离氨基酸成分分析。发现狭叶柴胡9个居群中种子游离氨基酸种内存在着变异,而且种间游离氨基酸种类变异较大,可以作为种间分类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命科学已经从现象描述发展到了精准定量的阶段,国际上蛋白质计量技术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蛋白质计量的框架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量值传递方法,形成了基本固定的研究模式。综述了迄今为止蛋白质活性计量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突破,重点介绍了酶催化活性浓度、蛋白质免疫亲和活性浓度计量技术及其应用。最后对蛋白质活性计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进步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对测量结果准确可比的需求催生了蛋白质计量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经过近20年的发展,蛋白质含量计量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综述了迄今蛋白质含量计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突破,介绍了质量平衡、同位素稀释质谱、定量核磁、电喷雾-差分电迁移-颗粒计数、高效液相色谱-圆二色光谱在蛋白质含量计量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蛋白质含量计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采用微波辅助间歇提取三七样品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其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含量的实验方法。分别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萃取溶剂浓度、溶剂用量、微波功率和微波辐射时间等提取条件。与传统的索氏提取法、冷浸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比较,微波辅助萃取法具有快速、提取率高、溶剂消耗少等优点,间歇萃取较连续萃取更是大大节省了微波能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