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划分为位于基因编码区的SNP和非编码区的SNP两大种类;而在基因编码区的SNP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类: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同义SNP和改变氨基酸序列的非同义SNP.显然,非同义SNP将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即形成单氨基酸多态性.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对亚洲人群血浆样本中的SAP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某一特定SAP在纯合人群和杂合人群中可能与生理或病理性状有着不同的关联.更为重要的是,近期有研究发现,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着RNA序列与DNA序列不一致的现象.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转录水平上存在着规模化的RNA编辑(被称为RNA编辑组,RNA editome).该发现表明,个体拥有的SAP中可能有一部分与基因组SNP无关,而是源于RNA编辑组.进一步推论,可能在翻译水平上存在着不依赖DNA和RNA序列的全新的SAP.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然而,目前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仍缺乏系统了解。最近本课题组结合多种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在大鼠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脏线粒体的多个代谢通路蛋白质表达及其修饰发生改变。在人群研究中发现,单氨基酸多态性与肥胖以及糖尿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此外,还发现了一些潜在糖尿病相关生物标志物,如载脂蛋白C-I、Ficolin-3等。这些研究有助于完善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防治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