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SP-C-A-l)进行了传代周期1—5天的超微结构观察。从第49、61、68和84代细胞的观察结果表明,传代培养5天过程中,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胞质内粘液颗粒的数量随着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3—4天)逐渐增多,并有粘液在异常的部位(变性的线粒体)积聚;与此同时,线粒体的数量相应增加,内部结构出现明显改变。当细胞生长活动处于相对稳定阶段(1—2天和5天),粘液颗粒和变性的线粒体明显减少。细胞的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以及正常形态的粗面内质网少的情况,在传代5天内变化不大,提示该系腺癌细胞粘液颗粒的形成与正常的粘液腺细胞不尽相同。结合细胞内有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特有的板层体的存在,文中进一步讨论了SP-C-A-l细胞系可能来源于人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发生粘液化生,而使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粘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1971年上海,北京等地流行。上海市1971年分离到沪红17株病毒,1975年又分离到沪眼109/75、111/75两株。1981年广西南宁市流行本病、但未分离到病毒。1982年7~11月间桂林有本病流行,在此期间采集了临床诊断为“红眼病”的81名患者的眼结膜分泌物,用Hela细胞分离病毒,获得一株,暂定名为“桂眼69”株病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