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铁过载对大鼠骨髓及肝脾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建立铁过载大鼠模型,观察过量补铁对大鼠骨髓及肝脾组织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铁组、中剂量铁组和高剂量铁组。经隔日腹腔注射每次分别给予右旋糖酐铁0.9 mg、0.3 mg、9mg、18 mg,共干预6周。观察各组大鼠的生长发育状况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四组大鼠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外铁含量分析,中、高剂量铁组大鼠骨髓基质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铁蓄积,骨髓细胞外铁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铁组大鼠肝脏系数分别升高52%和148%(P0.05),脾脏系数分别升高56%和100%(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铁组大鼠肝组织铁分别升高154%和303%(P0.05),脾组织铁分别升高40%和127%(P0.05),血清铁含量分别升高35%和165%(P0.05)。结论:过量补铁(腹腔给药)可使大鼠骨髓基质出现铁沉积,肝脏和脾脏脏器系数及其组织铁含量显著增加,导致铁在机体内过量蓄积。因此临床铁补充应防止过量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营养保健知识宣教对妇女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饮食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市孕晚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对象进行营养保健知识宣教。结果:干预组对象大部分营养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对象从医务人员、书刊杂志获得营养保健知识的发生率(83.1%、72.3%)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象(65.2%、56.0%);干预组对象薯类、鱼类、豆制品、绿叶蔬菜、坚果,膳食纤维、烟酸、钙、维生素C的每日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类,胆固醇的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性强的营养保健知识教育能明显提高产褥期妇女知识水平,促进健康的饮食行为,因此应推广有针对性的营养保健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妊娠期高果糖膳食对子代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正常饮食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与雌性大鼠进行合笼,孕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剂量果糖组、高剂量果糖组、超高剂量果糖组和超高剂量蔗糖组,孕期每日分别给予2mL蒸馏水、2g/kg、6g/kg、18g/kg的果糖溶液以及18g/kg的蔗糖溶液灌胃,连续干预直至分娩,娩出仔鼠基础饲料喂养,并称量仔鼠体质量、检测空腹血糖。于第8周末检测空腹血糖、进行OGTT试验。于次日禁食12h后处死子代大鼠,麻醉、取血,测量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孕期连续干预后,娩出仔鼠出生体重:高剂量果糖组、超高剂量果糖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高剂量果糖组娩出仔鼠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GTT试验:在30min处,高剂量果糖组、超高剂量果糖组以及超高剂量蔗糖组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剂量果糖组(P<0.05),在120min处,高剂量果糖组、超高剂量果糖组及超高剂量蔗糖组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剂量果糖组、超高剂量果糖组及超高剂量蔗糖组的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剂量果糖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果糖膳食会增加子代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B族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本文观察硫胺素、核黄素和烟酰胺补充对高脂饲料诱导大鼠肥胖的影响。方法:采用预防肥胖模型法,2×2×2析因设计分为8组:高脂对照组(F0组),高脂+硫胺素(F1组),高脂+核黄素(F2组),高脂+烟酰胺(F3组),高脂+硫胺素+核黄素(F4组),高脂+硫胺素+烟酰胺(F5组),高脂+核黄素+烟酰胺(F6组),高脂+硫胺素+核黄素+烟酰胺(F7组),每组12只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硫胺素(100mg/kgbw/d)、核黄素(100mg/kgbw/d)、烟酰胺(250mg/kgbw/d)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12只,普通饲料喂养,自来水灌胃,15周后,分析其体重、摄食量、体脂重量、血脂等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及各组动物之间的差别。结果:经过15周喂养后,高脂喂养大鼠体重比正常对照组平均增加了15.7%;而补充烟酰胺(F3)及联合硫胺素(F5)或核黄素(F6)以及三者联合补充(F7)组高脂喂养大鼠与高脂对照组(F0)相比,体重分别降低了35.0%,30.0%,30.1%和30.6%(P值均小于0.05);甚至比正常对照组大鼠平均体重分别下降了22.8%,17.0%,17.0%和17.7%(P值均小于0.05);而补充核黄素或和硫胺素组大鼠体重没有明显增加或降低(P值均大于0.05)。血脂分析结果显示高脂喂养并联合补充核黄素或/和烟酰胺和/或硫胺素组大鼠血清CHOL和LDL水平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而高脂喂养并联合补充烟酰胺(F3)及联合硫胺素(F5)或核黄素(F6)以及三者联合补充(F7)组大鼠LDL/HDL比值分别0.29、0.26、0.25和0.26,明显低于F0组的0.37(P值均小于0.05)。结论:大剂量烟酰胺可有效地调节血脂水平和控制肥胖大鼠的体重增长,而核黄素及硫胺素对控制肥胖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硬化胶原纤维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正常鼠肝胶原纤维的体密度为0.09±0.03,注射四氯化碳后45天和60天鼠肝胶原纤维增多,体密度分别为0.52±0.06和3.39±1.68.说明了肝胶原纤维的体密度随肝组织受四氯化碳中毒程度的加深而增加.肝胶原纤维增生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基础.对于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多凭主观观察,或通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进行间接分析.本文应用先进的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慢性四氯化碳中毒肝胶原纤维增生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材料和方法:Wistar大白鼠30只,分为二组.第一组为实验组20只大白鼠,每周腹腔注射25%四氯化碳石腊油一次0.5ml,动物分两批,每批10只,分别于注射后45天和60天处死.第二组为正常对照组10  相似文献   
6.
马文龙  梁惠  刘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9):1201-1205,1249
本文阐述了海兔素(Aplysin)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分别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不同剂量海兔素对SK-BR-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以Western blot测定SK-BR-3细胞中EGFR、Akt及ERK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20、30、40、45、50、55、60 mg/L海兔素处理SK-BR-3细胞24 h后,细胞的生长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量效依赖性,其IC25和IC50值为分别为29.4和33.7 mg/L; IC25和IC50剂量海兔素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并下调SK-BR-3细胞EGFR、Akt及ERK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但是不影响总蛋白表达水平.表明海兔素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兔素抑制细胞中EGFR蛋白磷酸化,进而阻断下游效应分子Akt和ERK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对接种H22肝癌细胞小鼠的抑瘤活性及其免疫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10只/组),即模型组、rAPC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mg/kg·d)、环磷酰胺组(CY对照组).建立小鼠肝癌1422移植瘤模型,次日除模型组外,其余4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rAPe、CY灌胃,于15d后处死,完整剥离出肿瘤、胸腺、脾脏,准确称重,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并采用放免法(PI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rAPC低剂量组小鼠H22肿瘤质量增长较模型组缓慢(P<0.05),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缓慢(P<0.01),抑瘤率分别为25.2%、36.7%、43.1%;rAPC各剂量组能升高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结论:rAPC可有效抑制H22肝癌的生长,促进小鼠胸腺和脾脏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B族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本文观察硫胺素、核黄素和烟酰胺补充对高脂饲料诱导大鼠肥胖的影响。方法:采用预防肥胖模型法,2×2×2析因设计分为8组:高脂对照组(F0组),高脂+硫胺素(F1组),高脂+核黄素(F2组),高脂+烟酰胺(F3组),高脂+硫胺素+核黄素(F4组),高脂+硫胺素+烟酰胺(F5组),高脂+核黄素+烟酰胺(F6组),高脂+硫胺素+核黄素+烟酰胺(F7组),每组12只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硫胺素(100 mg/kg bw/d)、核黄素(100mg/kg bw/d)、烟酰胺(250 mg/kg bw/d)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12只,普通饲料喂养,自来水灌胃,15周后,分析其体重、摄食量、体脂重量、血脂等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及各组动物之间的差别。结果:经过15周喂养后,高脂喂养大鼠体重比正常对照组平均增加了15.7%;而补充烟酰胺(F3)及联合硫胺素(F5)或核黄素(F6)以及三者联合补充(F7)组高脂喂养大鼠与高脂对照组(F0)相比,体重分别降低了35.0%,30.0%,30.1%和30.6%(P值均小于0.05);甚至比正常对照组大鼠平均体重分别下降了22.8%,17.0%,17.0%和17.7%(P值均小于0.05);而补充核黄素或和硫胺素组大鼠体重没有明显增加或降低(P值均大于0.05)。血脂分析结果显示高脂喂养并联合补充核黄素或/和烟酰胺和/或硫胺素组大鼠血清CHOL和LDL水平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而高脂喂养并联合补充烟酰胺(F3)及联合硫胺素(F5)或核黄素(F6)以及三者联合补充(F7)组大鼠LDL/HDL比值分别0.29、0.26、0.25和0.26,明显低于F0组的0.37(P值均小于0.05)。结论:大剂量烟酰胺可有效地调节血脂水平和控制肥胖大鼠的体重增长,而核黄素及硫胺素对控制肥胖大鼠体重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尚待进一步研究;核黄素只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提示大剂量烟酰胺可通过增加机体的能量代谢来控制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5例妊娠梅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孕检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和比较其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水平及其诊断妊娠梅毒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h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h17和Treg水平与妊娠梅毒发病具有明显相关性。外周血Th17诊断妊娠梅毒的AUC为0.776,95%CI为0.656~0.896,外周血Treg诊断妊娠梅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47,95%CI为0.897~997,Th17+Treg诊断妊娠梅毒的AUC为0.960,95%CI为0.913~1.000;Th17和Treg单独检测分别和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Z=-2.807、-0.375,P0.05);Th17+Treg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3%、93.28%,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妊娠梅毒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增多,Treg细胞减少,联合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水平诊断妊娠梅毒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作为诊断妊娠梅毒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徐清燕  梁惠  秦松 《生物磁学》2009,(24):4656-4659
目的:观察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对接种H22肝癌细胞小鼠的抑瘤活性及其免疫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10只/组),即模型组、rAPC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mg/kg·d)、环磷酰胺组(CY对照组)。建立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模型,次日除模型组外,其余4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rAPC、CY灌胃,于15d后处死,完整剥离出肿瘤、胸腺、脾脏,准确称重,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并采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rAPC低剂量组小鼠H22肿瘤质量增长较模型组缓慢(P<0.05),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缓慢(P<0.01),抑瘤率分别为25.2%、36.7%、43.1%;rAPC各剂量组能升高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结论:rAPC可有效抑制H22肝癌的生长,促进小鼠胸腺和脾脏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