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为研究应激性疾病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10).模型组采用脉冲随机变动的噪声、夜间光照、足底电击以及强迫游泳和束缚的复合刺激为应激源,对大鼠实施刺激,观察行为变化,检测心率、血压、体重增长速率、食物利用率,测定血清ACTH和皮质酮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多重应激大鼠由实验之初的兴奋状态逐渐进入抑制状态,血压心率上升,体重增长缓慢,食物利用率降低,血清ACTH和皮质酮增高.结论:慢性多重应激大鼠一般行为、基本生理体征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发生改变,应激反应处于持续亢奋状态,该模型是较稳定较理想的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2.
3.
慢性多重应激大鼠心律失常及维拉帕米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慢性多重应激大鼠心律失常和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血清儿荼酚胺浓度变化,分析钙离子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应激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应激组)、B组(应激+维拉帕米组)和C组(对照组).选用噪声加足底电击、强迫游泳和束缚加夜间光照的复合刺激为应激源,建立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B组大鼠饲以钙离子阻滞剂维拉帕米.记录心电图,分析各组心律失常的类型、心律失常事件次数.测定实验前后血清儿茶酚胺含量,实验结束后,测定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实验结束后A、B两组大鼠全部记录到心律失常,A组大鼠出现较多类型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和未下传、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速),B组记录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和房性期前收缩(atrial premature beats,APB o B组大鼠出现心律失常时间较晚(A组:17±4d;B组:25±3 d,p<0.01)、心律失常发生频率低于A组(VPB:A=2.0±0.4;B=0.8±0.06,p<0.01 events/min,APB:A=1.8±0.3;B=0.3±0.05events/min,p<0.01).实验结束后,A、B两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水平增高,并高于对照组,B组低于A组(NE:A=2,617±344 pg/ml;B=751±146 pg/ml,P<0.01;Epi:A=1,635±224 pg/ml;B=538±106pg/ml,P<0.01).B组动物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A组低(A=215± 26nmol/L;B=101±15mnol/L,P<0.01).结论:钙离子阻滞剂维拉帕米可阻止心房肌细胞钙离子内流和减少儿荼酚胺释放水平进而延缓慢性多重应激诱导的心律失常和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心肌细胞核钙调素I(calmodulin I,CaM I)介导的bcl-2转录调节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肌肥厚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4周,以改良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并纯化细胞核;蛋白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核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及磷酸化CREB(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左室心肌组织CaM I蛋白表达及分布;延续转录分析法观察阻断CaM I后心肌细胞核bcl-2 mRNA的变化。结果表明,心肌肥厚组pCREB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CREB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aM I分布于细胞核及细胞浆,心肌肥厚组CaM I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使用CaM抑制剂后心肌细胞核bcl-2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果提示,压力超负荷时心肌细胞核内CaM I激活,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核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增加,但CREB 在调节bcl-2基因转录过程中可能发挥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常用实验用近交系小鼠粒体DNA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纪刚  肖颖彬  魏泓 《遗传学报》2001,28(2):115-119
应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研究了分析了国内常用的实验用近交系小鼠线粒体DNA(mtDNA)的品种间遗传变异。PCR-RFLP分析发现,小鼠mtDNA的D-loop、tRNA^Met Glu Ile及ND3基因核酸序列,在46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上均无差异;用PCR-SSCP分析方法对这些小鼠mtDNA的高变异区D-Loop的5′及3′端作进一步分析,亦未发现品种间遗传变异。结合mtDNA具有的母系遗传方式的特点,这一结果提示:常用的实验用近交系小鼠形成中可能只有1种雌性血统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抗炎症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造血因子,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贫血。近年的研究发现,EPO具有多种非造血生物作用.其中对各组织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EPO抗炎症作用相关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EPO的抗炎症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并对EPO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TAT3表达变化对细胞生长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G490处理细胞、SOCS3基因转染A549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不同浓度泰素处理细胞后观察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AG490处理细胞、SOCS3基因转染细胞后,Western blot证实其能显著抑制STAT3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P<0.01);MTT法结果示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对泰素敏感性显著增高.结论:STAT3能促进细胞增殖,AG490、SOCS3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中STAT3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A549细胞生长并增加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