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对昆虫起源的问题,科学家们一直是有争论的。本文介绍了有关昆虫起源的几种观点。近年来,形态学、胚胎学、胚后发育和出较解剖学方面的证据表明,昆虫纲与多足纲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昆虫的祖先与唇足亚纲更接近。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纳草蛉属Navasius研究续报(研究Ⅰ见“动物分类学报”第15卷第3期)。报道了纳草蛉属6新种:跃纳草蛉N.igneus sp.nov.,冠纳草蛉N.lophophorus sp.nov.,黑角纳草蛉N.nigricornutus sp.nov.显沟纳草蛉N.phantosulcus sp.nov.康纳草蛉N.sanus sp.nov.及三齿纳草蛉N.tridentatus sp.nov.。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全境以高原为主,西部为戈壁沙漠,东部为宽阔草原,绝大多数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动物地理区划属于古北区中亚细亚区的内蒙河西干草原区。该区现已知草蛉3属16种(包括本文所记述的5新种和2新记录种),其分布特点是以狭义的草蛉属Chrysopa为主,而且以广布于华北地区的叶色草蛉Chrysopaphyllochroma Wesmeal为代表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讨论了中国草蛉科已知属种的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指出:属的分布以东洋成分比重较大,高山高原属分化明显;种类分布呈现东洋成分由东部沿海向北挺进、古北种类通过西北地区向西南延伸的格局,丰富的高山、高原种类及狭布种类,是我国草蛉区系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萤叶甲亚科中柱萤叶甲属鞘翅具黑色刻点的种类进行研究,共记述4种,我国已记录3种,其中1种为新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萤叶甲亚科中柱萤叶甲属鞘翅具黑色刻点的种类进行研究,共记述4种,我国已记录3种,其中1种为新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我国的俗草蛉属Suarius 3新种:海南俗草蛉S.hainanus sp.nov.,钩俗草蛉S.hamulasus sp.nov.及楔唇俗草蛉S.sphenochilu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重组人BD3-BPI(rhBD3-BPI)是否具有内毒素中和活性,研究其在高盐环境中是否能保持抗菌活性。方法:根据内毒素标准品绘制内毒素活性标准曲线,将100 μL梯度稀释的rhBD3-BPI-与100 μL 10EU/mL脂多糖(LPS)混匀,37℃水浴60min,同时设标准对照(只含10EU/mL LPS的标准品溶液),并以无热源水作为空白对照,采用基质显色法进行鲎试验测定LPS的活性;将6×10^8 CFU/mL的革兰阳性和阴性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接种于含1mg/mL rhBD3-BPI和0~250mmol/L不同浓度NaCl的液体细菌培养基中,37℃培养3h后用10mmol/L磷酸钠按1:1~1:1000的比例稀释,铺LB培养基平板,37℃过夜培养,观察各平板菌落生长情况,计数并计算杀菌率。结果:在5EU/mL的标准内毒素体系中,当rhBD3-BPI的浓度高于4μg/mL时即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内毒素中和活性,当rhBD3-BPI的浓度分别为16、32 μg/mL时,其内毒素中和率分别为23%和88%,随后rhBD3-BPI对内毒素的中和活性趋于平稳,50 μg/mL的rhBD3-BPI对所有受检菌均表现出100%的杀伤效应。当NaCl浓度低于150mmol/L时,rhBD3-BPI对各受检菌的杀菌活性均未受明显影响;NaCI浓度升高至150-200mmol/L,rhBD3-BPI对各受检菌的杀菌活性有所下降,但其杀伤率仍在90%以上;当NaCl浓度高于200mmol/L时,盐浓度对rhBD3-BPI杀菌活性的影响才较为明显,但即使NaCl浓度达到250mmol/L,rhBD3-BPI的杀菌活性仍保持在85%以上。结论:rh-BD3-BPI具有内毒素中和活性,在高盐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伊曲康唑和羟基伊曲康唑对临床常见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并对两者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酵母菌分离自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曲霉菌分离自气管插管吸取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保护性毛刷;酵母菌采用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鉴定到种,曲霉菌用乳酸酚棉兰压片镜检鉴定到种;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全国10家医院共收集到338株真菌,包括念珠菌281株,曲霉菌37株,新生隐球菌18株和其他酵母菌2株。伊曲康唑(ITZ)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为83.8%,70.8%,78.6%,38.5%;50%以上克柔念珠菌为剂量依赖性敏感;伊曲康唑对光滑念珠菌敏感性较差;而对于新生隐球菌、黄曲霉和烟曲霉的MIC50/MIC90分别为0.5/0.5、1/1、1/1μg/mL;羟基伊曲康唑与伊曲康唑有相似的抗菌活性。结论伊曲康唑对大部分深部感染真菌的敏感性较好,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株增多;伊曲康唑主要代谢产物有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