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75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1篇
  1964年   8篇
  1962年   6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我们从云南西北部采到茸足蚤属(Geusibia Jordan,1932)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云南茸足蚤Geusibia yunnan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我国四川的半圆茸足蚤(G.hemisphaera Liu,Chen et Liu,1981)接近。与该种的重要区别是:♂,1)抱器体后缘中部无粗短的指形突;2)第8腹板基部仅有一条骨化杆,中部缺乏稍淡的骨化弯钩;3)可动突最宽处在中段;4)第9腹板后臂相当于膨部的钩状突形状不同而较宽;5)阳茎钩突端膨大,较圆。♀,第7腹板后突通常有浅凹,凹陷的下方有明显的后腹角或齿突。  相似文献   
2.
中国遗传学会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于1982年2月23日至28日在广州召开。20个省市遗传学会的代表以及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共51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对科普工作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科普工作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直接提高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而且是科研成果的传播、推广和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外时无芽胞厌氧菌的研究非常重视。许多资料指出,无芽胞厌氧菌能使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发生感染,引起各种类型的疾患,已成为主要的内流性感染的病原菌之一。我们从1980年以来,自胆道感染和深部脓肿病人的检材中,分离出8株无芽胞厌氧菌。做了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其由胆道感染病的十二指肠引流中分得5株,经鉴定有了3株属Veillonella,1株为 B.fragilis,另1株为 Peptostreptococcus。此外,由脑脓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甘薯的胚胎发育及果实的形成。授粉后10—30分钟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2小时花粉管抵达珠孔,5—12小时左右完成双受精。授粉后12小时胚乳核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15小时合子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18小时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尔后分化成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在适宜温度下21天左右胚胎发育完成。果为蒴果,其内含有1—4粒种子。授粉后3—4天子房开始膨大形成果实,21—30天蒴果与种子成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森林航空遥感图片经光学付里叶变换所获得的频谱分布曲线,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方位信息比较法,在不同类型森林的遥感图片的频谱之间建立了——对应的模糊关系,进行了对森林遥感图象的模式识别,并给出了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判别结果。  相似文献   
6.
L-赖氨酸分批发酵连续补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赖氨酸产生株纯齿棒状杆菌PI-3-2(Hsc-,AEC+)在8L自控发酵小罐上,用恒稀释率指数递增方式连续补加葡萄糖液进行L-赖氨酸分批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投糖分批发酵时,较高糖浓度使比产酸速率Qp值下降,不能有效地提高产酸水平。采用连续补糖方式可以改变菌体竞争底物的能力或改善代谢途径,增大耗底物分数a2或真正产酸率yp,;从而增加表观产酸率Yp值,提高葡萄糖转化率。此方式的发酵属Caden动力学分类第I型,在发酵的中后期控制H等条件,可增加比产酸速率Qp值,提高发酵水平。PI-3-2菌株的产酸水平可由47.Mg/ml提高到64.2mg/ml(总糖浓度18.18%时),避离可达73.3mg/m1(总糖浓度22.73mg/ml时)。  相似文献   
7.
高黎贡山的小型兽类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I 985年10—11月对云南西北边陲高黎贡山东坡5个不同森林谴物带进行的小型兽类垂直分布的调查结果。共获小兽961只,隶属4目9科30种。调查说明:在不同的景观带里它们的种类和数量组成不同;多数种类都能跨带分布,跨带分布的能力与其在同类群中的数量组成有关;总的分布可构成高山矮灌丛草坡地、森林、山坡耕怍地三类;随着纬度的南移,该山脉小兽的密度、种类组成和优势种都茄之改变。  相似文献   
8.
对利用酵母菌转化肉桂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方法进行了菌株筛选、菌体细胞培养、转化反应条件以及产物提取等方面的探索。从13个属的71株酵母菌中选到转化生成L-苯丙氨酸较高的粘红酵母(Rhodosorula glusinis)As 2.102菌株。经实验得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在含有1.5%酵母膏、1%葡萄糖、1.5%蛋白胨、0.05%L-苯丙氨酸、0.05% KH2PO4、0.5%NaCl、pH5.0的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20小时;最佳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9.
DNA烷化损伤及修复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烷化剂可以造成细胞DNA分子的烷化损伤。其中鸟嘌呤第6位氧原子的甲基化(O~6-MeG)会造成碱基错误配对,引起细胞致突致死。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T)可以修复O~6-MeG损伤。原核细胞中编码O~6-MT的烷化损伤修复酶基因ada已经克隆成功。哺乳动物细胞的烷化损伤修复基因的克隆工作正在研究中。根据O~6-MT含量可以把人肿瘤细胞分为两类,Mer~ 和Mer~-。Mer~-不含O~6-MT,约占1/5左右。细胞学及裸鼠实验证明使用双功能烷化剂ACNU可以特异性地杀死Mer~-类肿瘤。提示以DNA烷化损伤修复研究为基础,可以开拓出一条肿瘤选择性化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