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开始,他们都说她是傻瓜。当药剂师Victoria Hale告诉朋友和同事们,她想成立一家非营利的制药公司,他们都说她是在断送自己的事业,不会成功的。“九成的人或强硬或温和地劝说,”曾在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和基因技术公司工作过的Hale回忆道,“但我觉得想试试。”  相似文献   
2.
带电磷脂膜泡的内、外表面电荷密度和表面电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按Gouy-Chapman理论,推导了稳定条件下磷脂膜泡膜内、外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位关系和表面电位分布以及带电磷脂在膜泡内外两侧的不对称分布的近似表达式.并对这些表示式的极限情况和可能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带电磷脂在膜泡膜内、外两侧的不对称分布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真菌种类多,分布广,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近来对真菌特别是丝状真菌的研究日益引起高度重视。1981—1990年我们对桂北龙胜县里骆林区、桂中宜山县庆远林区、桂南岑溪县七坪林区和桂西田林县老山林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分析,其中丝状真菌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在上述森林土壤中共分离出丝状真菌2084株,经鉴定归属于25属。现将广西森林土壤丝状真菌生态分布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斯氏线虫属-新种(小杆目:斯氏线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斯氏线虫属一新种:尖尾斯氏线虫,并根据形态特征与属内的已知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有关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在阐明受体的本质、受体在机体功能调节中的作用、药物的作用原理和寻找新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为探针是近年来研究受体结构与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受体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受体的本质,对阐明某些自家免疫病的发病机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关于植物水分代谢的论述,经过1981~1985年《植物生理学通讯》对这个问题的连续讨论,大家深化了对新理论——水势概念体系的认识,一致认为新理论较旧理论——压力概念体系科学性强,较准确地反映水分关系的本质,且普遍接受新理论,同时把它运用于教学和生产实践.然而,高中《生物》水分代谢内容,至今仍用过时的压力概念体系进行论述,教材本身就不能反映本学科进展,给师生都带来了本应借鉴的前人已经历过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庆远林区三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数量、组成和生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桉松混交林土壤最高,油茶林土壤次之,杉木林土壤较低。真菌数量以杉木林土壤较高,桉松混交林和油茶林土壤较低。种、群、属组成各不相同。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作用强度,以按松混交林和油茶林土壤较强,杉木林土壤较弱,显示按松混交林和油茶林土壤具有较高肥力和森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基因穿梭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已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破坏作用,同时有不少害虫也逐渐产生抗药性从而引起某些害虫的大流行,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应用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Bt基因)可构建具有抗虫作用的抗虫工程菌,这样通过拌种或植物叶面喷雾可达到快速、经济、有效的防治虫害的目的。国际上抗虫工程菌研究应用很快,如美国将BI基因转入到一种正常情况下定居在植物组织中的棒杆菌,将这种工程菌拌玉米种子,这样随植物生长该菌在植物体内大量繁殖,当玉米螟在茎和叶取食时,即因食用表达苏云金杆菌毒蛋白的工程菌而死亡。 田颖川等已克隆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内毒素基因CryIA(b)和CryIA(c)。本文将Bt基因CryIA(c)插入到大肠-枯草穿梭载体pBE-2中构建成Bt毒蛋白基因穿梭质粒pAMY,利用电穿孔法转人大肠杆菌DH5a,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BR151,IA511,野生型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a-47,短芽孢杆菌B.brevis A-5和枯草芽孢杆菌90-8,获得了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工程菌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