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菝葜属和肖菝葜属的核型变异和系统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及花序特征对菝葜科Smilacaceae菝葜属Smilax和肖菝葜属Heterosmilax进行了系统演化研究,报道了国产菝葜科17个分类群的核型。根据已研究的部分形态学特征和已有的核型和分子序列资料,对它们的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整个类群的核型变异表现在二型化、多倍化、染色体的微变异以及染色体基数递减(从16-15-13),16为菝葜类群的基本染色体基数。(2)草本菝葜的核型对称性在东亚到北美种类中,表现出从对称到不对称的变化,而木本菝葜的各组间并未表现出这种趋势。(3)先出叶(prophy11)是宿存的芽鳞,因此在菝葜组sect.China和土茯苓组sect.Coilanthus中具花序的分枝(该分枝基部具先出叶)与圆锥菝葜组sect.Macranthae和穗菝葜组sect.Smilax中着生叶腋的花序分枝或者具关节的单伞形花序是同源的;结合ITS资料,推测花序原始类型是具伞形花序无总花梗呈穗状排列的种类。从祖先类型,花序的分化朝两个方向:一为菝葜属的菝葜组和土茯苓组以及肖菝葜属的全部种类为代表的生于叶腋的单伞形花序,另一为菝葜属的圆锥菝葜组sect.Macranthae的全部种类构成的圆锥.伞形花序。(4)肖菝葜属的核型和ITS数据都表明其为非单系类群,与草本菝葜和土茯苓组成员为姐妹群,首次发现花被2/3联合的过渡类型——筐条菝葜S.corbularia,建议将肖菝葜属降为亚属,置于菝葜属。(5)核型特点支持草本菝葜是东亚起源,扩展到北美,与土茯苓组种类有共同祖先.来自于x=16的木本菝葜,赞同恢复草本组sect.Nemexia。(6)在广布种菝葜S.china中首次发现二倍体居群,已知其存在3种倍性(2x、4x和6x),发现不同倍性居群的分布规律,推测在第三纪至更新世中期日本、台湾岛与大陆分离之前,菝葜的叙居群已广泛分布,而目前广泛分布的缸居群是岛屿与大陆分离后形靠的。(7)我国西南是菝葜科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2.
根据用终浓度分别为35.0g/L和17.5g/L聚乙二醇沉淀循环免疫复合物,去除游离抗HBs-Ab_2,再以胰蛋白酶解离复合物的原理,建立了检测抗HBs-Ab_2-ICs的ELISA法。结果表明,38例急性乙型肝类和83例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的IgG、IgM类抗HBs-Ab_2-ICs总阳性率分别为13.2%(5/38)和18.1%(15/83)。IgG、IgM类抗HBs-Ab_2-ICs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证实乙肝患者体内存在含抗HBs-Ab_2-ICs。提示抗HBs-Ab_2尚可与抗HBs结合,抑制其中和HBV的作用而利于HBV复制。  相似文献   
3.
菝葜科基于形态学证据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世界范围分布的菝葜科Smilacaceae的79个代表种(包括了全部的属和组), 以分布于南美洲的Philesia Comm. ex Juss.和Lapageria Ruiz &; Pav.属为外类群, 选取包括花粉和染色体性状在内的47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分支分类系统发育分析, 同时以表征分类的方法构建了距离树(NJ)辅助分析, 首次对世界分布的菝葜科各属间及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作了探讨。(1)Ripogonum与菝葜属Smilax +肖菝葜属Heterosmilax互为姐妹群, 但是距离较远, 支持将类菝葜属(新拟中文名)Ripogonum独立为科的观点; (2)肖菝葜属在菝葜科内处于较为进化的分支上, 并与菝葜属土茯苓组sect. Coilanthus的部分种组成一个具较高支持率(88%)的单系分支, 分析表明肖菝葜属并非是一个好属, 应归入菝葜属; (3)菝葜属6个组的划分大都没有得到支持, 只有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草本菝葜组sect. Nemexia的单系得到很好的支持(93%); (4)分布于南美洲巴西的种类聚为一个单系类群, 表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但由于取样局限, 南美洲种类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EBV(Epstein-Barr virus)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分析EBV感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2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8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VCA-IgA抗体,分析两组人群EBV VCA-IgA阳性率.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VCA-IgA抗体阳性率为9.8%(9/92);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2.4% (2/85)(x2=4.038,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EBV VCA-IgA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与E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