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镉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方典型稻田设置连续4年施用猪粪、鸡粪、稻草的定位试验,监测施用不同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及水稻植株镉(Cd)、锌(Zn)含量的变化,研究有机肥对土壤Cd、Zn活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猪粪、鸡粪、稻草)对土壤全Cd、有效态Cd含量及Cd活性皆无显著影响,但有增加土壤Cd全量的趋势,且显著增加土壤全Zn、有效态Zn含量及Zn活性.施用猪粪、鸡粪、稻草皆可降低稻米Cd含量,降Cd效果为猪粪>鸡粪>稻草,猪粪处理水稻稻米、茎、叶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37.5%、44.0%、36.4%;鸡粪处理水稻米、茎、叶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22.5%、33.8%、22.7%;而稻草处理水稻米Cd含量比对照下降7.5%,但茎、叶Cd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8.2%、22.7%;施用猪粪、鸡粪降低稻米Cd含量主要是降低了水稻植株对土壤Cd的富集,而施用稻草则主要是降低了水稻茎Cd向稻米的转运.施用有机肥还增加了水稻茎Zn含量,施用猪粪、鸡粪、稻草的水稻茎Zn含量比单施化肥分别增加53.4%、41.2%、13.9%,但对水稻稻米、叶Zn含量无显著影响.Zn、Cd在土壤、植株茎中皆表现出显著的拮抗作用,土壤及水稻茎Zn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水稻米、茎、叶对Cd的吸收积累,且随土壤有效态Zn/Cd含量比值的增加,Zn、Cd竞争土壤吸附不是抑制水稻吸收积累Cd的主控因子,而Zn、Cd竞争吸收才是影响水稻吸收积累Cd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2.
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了甘肃武威设施菜地不同施肥条件下0~20 cm、20~40 cm土层中土壤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施肥对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影响,且对70、156、190 bp片段所代表设施菜地土壤优势种群影响最显著.施肥对0~20 cm土层nirK型反硝化细菌丰度有明显影响,其最大值出现在全有机肥(M)处理、为每克干土2.16×107个拷贝数,分别是对照(CK)和全化肥(NPK)处理的2.04和2.02倍.设施菜地土壤0~20 cm与20~40 cm土层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优势种群及其基因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设施菜地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与大田差异明显.土壤pH值、有机质及硝酸盐含量均影响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除存在与厌氧反硝化细菌亲缘相近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外,还存在与好氧反硝化菌亲缘关系相近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如根瘤菌属、苍白杆菌属、土壤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3.
Themechanismsofmalegametophytedevelopmentinhigherplantshavebeenextensivelyexplored[1,2].Howeverlittleisknownaboutthegeneticregulationoffemalegametophytedevelopment.Theprocessesofembryosacdevelopmentcanbedividedintotwostages:megasporogenesisandmegagametog…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设施菜地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了甘肃武威设施菜地不同施肥条件下0~20 cm、20~40 cm土层中土壤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影响,且对70、156、190 bp片段所代表设施菜地土壤优势种群影响最显著.施肥对0~20cm土层nirK型反硝化细菌丰度有明显影响,其最大值出现在全有机肥(M)处理、为每克干土2.16×107个拷贝数,分别是对照(CK)和全化肥(NPK)处理的2.04和2.02倍.设施菜地土壤0~20 cm与20~40 cm土层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优势种群及其基因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设施菜地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与大田差异明显.土壤pH值、有机质及硝酸盐含量均影响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除存在与厌氧反硝化细菌亲缘相近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外,还存在与好氧反硝化菌亲缘关系相近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如根瘤菌属、苍白杆菌属、土壤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武威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设施菜地种植3、9、14、17年等年限下土壤中细菌、氨氧化细菌(AOB)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设施菜地中细菌、氨氧化细菌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优势种群及丰度与大田明显不同,并随种植年限不同发生变化.随种植年限的增加,细菌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丰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种植14年和9年达到最大,0~20 cm土层为每克干土9.67×109、2.30×107个拷贝数,是种植3年的1.51、1.52倍;而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则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在种植14年的0~20 cm土层为每克干土3.28×107个拷贝数,仅是种植3年土壤的45.7%,说明设施菜地中参与氮素循环的功能微生物生态适应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适应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温敏失绿突变体水稻1103s在失绿过程中全叶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全叶蛋白比较入手,研究了温敏失绿突变体水稻(OryzasativaL.)1103s失绿前、后的变化,并结合该突变体在不同温度处理和遗传背景下叶片全蛋白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变温诱导与失绿的关系。结果表明,诱导后1103s的叶片上,失绿部分的组织中没有出现冷胁迫的迹象,其Rubisco的大、小亚基表现正常。一个51kD(PI=4.5)的特异蛋白P1在失绿部分的组织中消失,而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组织中检测到了P1蛋白,不过量有所减少,说明在失绿叶片上突变基因的表达存在组织差异性。P1蛋白在常温下生长的1103s叶片中为一大量蛋白,此蛋白在“8902s”、“窄叶青8号”等品种中均可检测到;并且持续低温处理的1103s植株和1103s×8902s杂交一代的叶片中P1蛋白的表达未受影响。由此推测,P1蛋白是水稻叶片中的一个与叶绿素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重要功能蛋白。在1103s中,P1蛋白的变化不是温度诱导的直接后果,而是受突变所导致的温敏过程调控的下游变化。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估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无右心室衰竭迹象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方法:25个COPD稳定期的患者(FEV1,1.23±0.52 L/s;PaO2,82±10 mm Hg),26个与研究对象年龄匹配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以超声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RV)和左心室(LV)的结构与功能及检肺动脉压(PAP).结果:COPD组与对照组右心室舒张期末直径为19±3mm,23±2mm,(P<0.01),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为1.2±0.9,1.5±0.4(P<0.05);右心室壁舒张末期厚度为4±0.9,3±0.8,(P<0.05);右心室射血分数56±12,60±11(P>0.05).COPD组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期直径为48.0±5.5,46.2±3.4(P>0.05);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1.2±0.4,1.5±0.9左心室后壁厚度为10.0±0.8,10.3±0.7(P>0.05);EF斜率55.5±11.7,54.5±12.1(P>0.05);左室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率分数为2.83±0.43,2.81±0.45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3±7,62±14(P>0.05);COPD组与对照组均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结论:心肌肥厚是COPD患者右心室压力超负荷最早迹象,这些心脏的适应性变化不改变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微信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网络交流软件, 被大家广泛使用, 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简要列举了目前大学兽医微生物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提出通过利用微信网络平台的优势和特点, 在师生间搭建微信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的作用。微信网络平台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激励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水稻籼粳杂交胚囊败育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DH系构建的分子图谱及DH系衍生的2个回交群体定位了引起籼粳杂种胚囊败育的2个互补的主效基因esa-1(E1或e1位点)和esa-2(E2或e2位点),它们分别位于第6和第12染色体.在不育基因位点,籼稻基因型为E1E1e2e2,粳稻基因型为e1e1E2E2,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E1E2,E1e2,e1E2的雌配子体正常发育,携带e1e2基因型的雌配子体表现败育.胚囊育性受配子体基因型控制,孢子体遗传背景影响胚囊败育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