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感染叶锈菌的小麦细胞间隙液中激发子的定性及初步分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感染叶锈菌后小麦叶片细胞间隙液(1wF)中有激发子存在,它(们)能诱导寄主PAL、PO活性的增强及细胞过敏性坏死的产生。这种有诱导活性的物质分别用NaIO4和蛋白酶处理证明含有糖基和蛋白质成分,可能是糖蛋白。IWF经凝胶过滤分离后,各部分诱导不同的防卫反应的活性强度不等。因此IWF中可能含有几种不同成分的激发子,或是同种成分而聚合度不同的激发子。  相似文献   
2.
用异硫氰酸 鬼笔环肽 (FITC Ph)标记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CLSM )观察发现 ,以具有激发子活性的接种叶锈菌的小麦叶片的胞间洗脱液 (IWF)处理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一定时间后 ,抗病小麦品种洛夫林 10的原生质体内微丝骨架保持完整的网络状结构 ,而感病品种 5 389的大部分微丝骨架处于解聚状态。同时 ,抗病品种因IWF处理诱发的防卫反应———H2 O2 突发和HR反应的程度 (用原生质体活力下降的程度表示 )也大大高于感病品种。用细胞松弛素D(CD)预处理抗病品种原生质体可以明显抑制IWF处理诱发的H2 O2突发和HR反应 ,表明微丝骨架的状态可能与抗病性有密切的关系 ,完整的微丝骨架是H2 O2 突发和HR反应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