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探讨RANK/RANKL/OPG和WNT信号通路中6个基因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中老年男性髋部骨强度的关联,征集788名广州地区40岁以上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Mass Array检测基因型,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平均皮质厚度(average cortical thickness,ACT)、剖面模数(section modulus,SM)和抗屈曲率(buckling ratio,BR),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各位点与骨表型的关联。结果发现:OPG基因rs3134069的C等位基因与BMD(β=-0.017,P=0.024)和ACT(β=-0.004,P=0.040)负相关;LRP5基因rs3736228的T等位基因与低BMD、CSA、ACT(β=-0.050~-0.003,P0.050)和高BR(β=0.242,P=0.043)相关,rs491347的G等位基因与低BMD相关(β=-0.012,P=0.046)。研究结果支持了OPG和LRP5基因与中国中老年男性人群髋部骨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青少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体成分、肌力的关联,以志愿者形式招募广东江门市某中学12~18岁初高中学生男性691人和女性756人。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并测定体成分、肌力和BM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男、女性青少年中BMD与体成分、肌力的关联。结果发现,男女性青少年中,随肌肉含量的增多,BMD显著增加(β=1.138~2.618,P0.05);男性青少年中,肌力与BMD亦呈线性正关联(β=0.077~0.386,P0.05)。研究结果支持了男、女性青少年肌肉含量及男性青少年肌力与高BMD关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