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为了探究长非编码RNA SNAI3-AS1(LncRNA SNAI3-AS1,即SNAI3-AS1)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在OA中差异表达的lncRNA SNAI3-AS1,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NAI3-AS1在软骨细胞退变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在软骨细胞C28/I2中分别转染SNAI3-AS1特异性siRNA或真核过表达质粒,分别敲低或过表达SNAI3-AS1,通过MTT、平板克隆形成和E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SNAI3-AS1相互作用的miRNA和下游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RIP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相较于正常软骨细胞, SNAI3-AS1的表达水平在OA中显著下调。敲低正常软骨细胞中SNAI3-AS1的表达后,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并促进了软骨细胞的退变,而在OA模型的软骨细胞中过表达SNAI3-AS1后,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加强并抑制了软骨细胞的退变。在机制上,SNAI3-AS1可充当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经海绵吸附miR-2278间接上调PRELP,发挥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抑制其退变的作用。结论:LncRNA SNAI3-AS1通过LncRNA SNAI3-AS1/ miR-2278/PRELP轴参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是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常作为分离性麻醉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外科手术中,因其具有较强的致幻效应并使人产生欣快感而在众多娱乐场所中被消遣滥用。此外,氯胺酮还是一种起效迅速的抗抑郁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兼有兴奋和抑制作用,但是长期使用氯胺酮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强的神经毒性和精神依赖性。自噬是一个溶酶体依赖性降解蛋白质和细胞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在氯胺酮诱导神经毒性的过程中,自噬具有双向调控的作用,可加重或减轻机体的神经毒性,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该文主要从氯胺酮诱导细胞自噬的机制、氯胺酮诱导的自噬与神经毒性的关系以及药物对氯胺酮神经毒性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氯胺酮诱导细胞自噬的机制以及自噬在氯胺酮神经毒性中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分子育种工作的繁琐性及葱属植物次生代谢物较多的特点,研究一种利用普通试剂及简单仪器高效快速提取葱属植物DNA的方法。方法:对碱处理法稍加改进,在碱性环境中高温裂解细胞,将释放的DNA保存在Tris缓冲液中,用PCR检测提取质量并分析DNA的保存时间。结果:与用试剂盒提取的DNA相比,扩增产物无显著差异,利用此方法提取DNA并分析了13个洋葱品种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保存时间分析显示,DNA在常温下只能保存5d,在4℃或-20℃可至少保存2个月。结论:该方法方便快速、成本低、适于田间操作,得到的DNA可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可用于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4.
旱-盐复合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15% PEG、100 mmol·L-1 NaCl及其混合溶液模拟干旱(D)、盐(S)及旱-盐复合胁迫(D+S)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胁迫处理均明显抑制了种子萌发、幼芽、幼根的伸长及生物量的积累,且影响程度为D>D+S>S;幼芽及幼根中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等活性氧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质膜相对透性增大,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增加,且幼芽中含量高于幼根,积累程度均为D>D+S>S.3种胁迫处理均使幼芽、幼根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等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其中,SOD和APX活性表现为复合胁迫介于单一胁迫之间,而POD和CAT活性表现为复合胁迫大于单一胁迫;说明旱-盐复合逆境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不是单一胁迫的简单叠加,与单一干旱胁迫相比,旱-盐复合胁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ell-cycle checkpoint kinase 2,Chk2)在B淋巴瘤Mo-MLV插入区1(B cell-specific MLV integration site-1,Bmi1)缺失所致的肾脏早衰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5周龄WT、Bmi1-/-、Chk2-/-、Bmi1-/-Chk2-/-小鼠肾脏,采用HE染色观察肾脏结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情况,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观察肾脏衰老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观察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表达水平和定位。从5周龄WT、Bmi1-/-、Chk2-/-、Bmi1-/-Chk2-/-小鼠肾脏皮质中提取和分离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其SOD1、SOD2表达水平。结果:与WT小鼠肾脏组织相比,Bmi1-/-小鼠肾脏组织表现为体积变小、肾脏皮质厚度减少、肾小球数量减少,β-gal活性增加,SOD1和SOD2水平降低;与Bmi1-/-小鼠肾脏相比,Bmi1-/-Chk2-/-小鼠肾脏体积增大、肾脏皮质厚度增加,肾小球数量增多,β-gal活性降低,SOD1和SOD2水平增加。与WT小鼠肾脏皮质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相比,Bmi1-/-小鼠肾脏皮质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中SOD1和SOD2水平;与Bmi1-/-小鼠肾脏皮质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相比,Bmi1-/-Chk2-/-小鼠肾脏皮质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抗氧化指标SOD1和SOD2增加。结论:Chk2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Bmi1缺失所致的肾脏早衰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瑞马唑仑对脓毒症引起的脑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马唑仑组(8 mg/kg)、瑞马唑仑+Sirt1抑制剂(EX527)组(8 mg/kg瑞马唑仑+5 mg/kg EX527)、EX527组,每组3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模型。给予相应的干预后,观察并记录术后7 d内小鼠存活率,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手术后24 h,通过伊文斯蓝(EB)渗漏量评估血脑屏障(BBB)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存活率、穿越平台次数、SOD和CAT活性、Si...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