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7(IL-2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冠心病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同时根据患者Gensini积分将其分为轻度47例、中度51例和重度44例。比较不同冠心病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及Gensini积分,并分析冠心病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AMI组患者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UAP组和SAP组,且UAP组高于SAP组(P0.05)。重度患者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Lp-PLA2、hs-CRP、IL-27、MMP-9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Lp-PLA2、hs-CRP、IL-27及MMP-9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临床根据Lp-PLA2、hs-CRP、IL-27及MMP-9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的早期研究论文,基本上以非豆科植物根瘤菌Frankia属细菌为主。进入21世纪后,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无论是研究领域的扩大,研究人员的增加,还是论文数量的递增都有了迅猛的发展,为国际上少有。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研究具有资源探索多、分离培养多、活性检测多、活性物质功能研究多;方法研究少、涉及林木少、与宿主的关联少、实际应用少等特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豆杉类、红树类、鬼臼类、兰、银杏等植物中的内生微生物。论文的发表以药物开发为研究目标的最多,又以初级的资源探索型为最。以抗菌、抗肿瘤等指标为主的药物开发,是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中最耀眼的亮点,目前已获得了紫杉醇生产效率较高的内生真菌菌株资源。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有4大类24个应用研究的方向,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豆科植物根瘤内生细菌的研究;尚待加强的有6个方面,尤其是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的研究。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在药用植物内生微生物的资源探索和筛选方面积累较丰富,而在有害内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最后,作者提示了一些尚待加强的研究技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肽激素通常是指含5-100个氨基酸长度的肽段。在植物体内小肽激素含量很低、分子量小、数量多、来源及加工成熟机制复杂,这赋予了小肽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能够在极低浓度下与受体结合,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与生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等生理过程,协调植物响应多种胁迫环境。小肽激素作为细胞间信号转导的重要介质,参与调控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植物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系统综述了小肽激素的结构、分类及其功能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CLE、RALFs、PSK、CIF、SYS等家族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生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植物小肽激素的应用前景,为植物小肽激素的深层次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22例纳入CHF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II级组34例,III级组48例,IV级组40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心律失常非CHF患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CHF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CHF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ST2、IL-6及和肽素三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CHF组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CHF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级组、III级组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均高于II级组患者,且IV级组高于III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ST2、IL-6水平与和肽素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考虑将其作为临床诊断CHF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岭南科学杂志》(Lingnan Science Journal)为原岭南大学创办的英文刊物,是我国现代最早、最为著名的以刊登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成果为主的期刊之一。其所刊登的昆虫分类与区系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我国昆虫学事业的发展,也成为我国昆虫多样性研究,特别是华南地区昆虫多样性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本文通过查阅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资料室中该期刊珍贵的原始文献资料,对其自创刊至停刊30年间所发表的全部昆虫分类与区系研究论文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了相关工作所涉及的昆虫类群、作者、新属种发表情况以及物种区系分布等信息,同时提供了全部论文的题名索引。结果表明:该杂志所刊登的昆虫分类与区系研究论文对于我国昆虫学研究意义重大,不但大量增加了新分类单元的数量,同时加深和细化了我们对物种区系分布的认识,其中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为新物种发表最重要的模式产地。这些工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岭南地区昆虫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农林害虫防控以及资源昆虫利用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目前已有研究表明IBS的致病机制、症状的产生和持续时间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且不同IBS亚型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种类有差异。IB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表现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IBS的诊断和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已经有较多研究提示IBS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免疫反应和模式识别受体等密切相关,并且可以通过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粪菌移植和饮食习惯等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调,从而改善IBS的症状。这也为未来治疗IBS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肠道菌群的概况、IBS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肠道菌群失衡导致IBS发病的可能机制以及IBS肠道菌群的相关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