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记述采自四川横断山脉的绒茧蜂属一新种。正模和配模标本保存在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副模标本分别保存在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和西昌农业专科学校植保教研 背刺蛾绒虽蜂Apanteles belippicola新种 雌峰 体黑色,有白色微毛。上颚褐色,下颚须乳白色;后足胫距淡黄或灰白色;除前、中、后足基节黑色,后足腿节末端、后足胫节端部三分之一,各足跗节为褐色(跗节基节基部色浅)外,各足其余部分均为黄色;前翅前缘脉、翅痣、痣后脉均为褐色,其余脉为浅褐  相似文献   
2.
著者在整理微山湖苇田采集的寄生蜂标本时,发现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模式标本存湖南农学院昆虫学教研室标本室。 夹色绒茧蜂,新种Apantelss alternicolor sp. nov(图1-4) 雌 单眼座、触角鞭节、中胸小盾片后端及侧面光滑带、后小盾片、后胸侧板、并胸腹  相似文献   
3.
游兰韶  谌电周 《昆虫知识》1992,29(6):342-345
<正> 高梁长蝽Dimorphopterus spinolae(Si-gnoret)是湘鄂两省湖区重要的芦苇害虫,以芦苇苗期受害最烈,长势衰弱,枯黄死亡,对苇株生长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空间分布型可以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采自广西和江西的绒茧蜂属二新种。模式标本存于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1.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vitellinipes,新种(图1~4) 雌 体黑色。触角柄节、梗节、下颚须、翅基片、足(包括基节)、腹部第一背板基部凹陷部分、第1~3背板侧膜边缘和产卵管黄色;触角鞭节、前翅前缘脉、翅痣、痣后脉、产卵管鞘深褐色;其它翅脉褐色。  相似文献   
5.
在鉴定湘、桂两省绒茧蜂标本过程中,发现寄生甘薯暖地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 Meyrick的绒茧蜂三种。均为我国新记录,报导如下。1.甘薯麦蛾绒茧蜂Apanteles ariadne Nixon 雌蜂:体长2mm,深红褐色,触角比体短:中胸小盾片侧面的光滑带宽;并胸腹节光滑、有光泽,具一完整的中纵脊;痣后脉很长,几乎伸达径室的末端,径脉第一段和肘间横脉的连接处有一短突起;足细长,后足基节大,伸达腹部第三节;腹部第一背板长而窄,基半部浅黄色,比其侧缘及端半部色浅;第二背板中域三角形,黄褐色,第三背板及接续背板深褐色;产卵管短。  相似文献   
6.
应用2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寄生选择性,并建立了2种寄主共存时的被寄生模型.主效分析表明,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被寄生虫数均随寄主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淡足侧沟茧蜂对2种寄主无明显的选择性,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幼虫共存时的选择寄生比率分别为0.5211、0.4788.在人工繁殖淡足侧沟茧蜂时,可以利用易于人工繁殖的斜纹夜蛾做为繁蜂寄主,提高淡足侧沟茧蜂的繁殖速度,降低繁蜂成本.在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期,可保护利用淡足侧沟茧蜂来控制蔬菜夜蛾.  相似文献   
7.
按Mason(1981)分类系统记述分布于福建坳头洪坑的小腹茧蜂亚科1新属1新种,即赵氏茧蜂属Chaoa gen.nov.和黄足赵氏茧蜂Chaoa flavipes sp.nov,模式标本存福建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腹茧蜂亚科一新属记述(膜翅目:茧蜂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按Mason(1981)的分类系统记述了分布于湖南长沙和广西鹿寨县小腹茧蜂亚科 1新属 1新种 ,即拟麦蛾茧蜂属Pseudovenanidesgen .nov .和湖南拟麦蛾茧蜂Pseudovenanideshunanus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寄生于美国白蛾幼虫的茧蜂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寄生于美国白蛾幼虫的2种茧蜂新种:白蛾孤独长绒茧蜂Dolichogenidea singularis Yang et You,sp.nov.,单个内寄生于寄主2-3龄幼虫:白蛾聚集盘绒茧蜂Cotesia gregalis Yang et Wei,sp.nov.,群集内寄生于寄主老龄幼虫,这2种寄生蜂的自然寄生率均为6%左右,在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豚草卷蛾与苍耳螟的资源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骏  万方浩  郭建英  游兰韶 《生态学报》2003,23(11):2232-2238
引进的豚草卷蛾和本地的苍耳螟是取食豚草的重要天敌昆虫。为了进一步明确两种天敌种问的竞争作用,定量研究了豚草卷蛾和苍耳螟在寄主植物种类和空间上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在寄主植物种类上,豚草卷蛾只取食豚草和苍耳;苍耳螟可取食豚草、苍耳、黄花蒿、向日葵、万寿菊、国庆菊、菊芋、麦杆菊;苍耳螟的生态位宽度指数(Hurbert标准值0.228)明显大于豚草卷蛾(0.069),两者的食物资源生态重叠程度较小(Horn’s指数0.318);豚草卷蛾和苍耳螟对常用资源的利用率分别为93.5%(豚草)和59.3%(苍耳)。在相同寄主植物上,两种天敌的空间生态位表现为: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两种天敌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减小;高龄幼虫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大于低龄幼虫。在食物生态位上,豚草卷蛾主要取食新发生的幼嫩枝,并且一旦蛀入形成虫瘿后很少发生转移,而苍耳螟除低龄幼虫喜蛀食幼嫩枝外,高龄幼虫的取食部位常常发生转移,从枝型较细的幼嫩枝转向枝型较粗的老龄枝。两种天敌对豚草和苍耳实际选择作用以及对常用资源利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形成竞争的程度较小,在对豚草的控制机制上形成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