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细茎石斛的快速繁殖和试管开花诱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植物名称细茎石斛[Dendrobiummoniliforme(L.)Sw.]。2材料类别野生植株的成熟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1/2MS+NAA0.5mg·L-1(单位下同);增殖分化培养基:(2)1/2MS+NAA0.4;生根壮苗培养基:(3)1/2MS+NAA0.2+6-BA2.0;试管开花预处理培养基:(4)1/2MS+TDZ0.05,(5)1/2MS+PP3330.40+ABA1.0,预处理90d;试管开花培养基:(6)MS(1/6N,2P,2K)+PP3331.0+TDZ0.1。每个处理20株,重复3次,150d内统计花芽诱导率(花芽数/植株数)和正常花开放率(正常花开放数/植株数)。以上培养基均附加4%蔗糖、10%(W/V)香蕉汁、8g·L-1琼脂、0.1g·…  相似文献   
2.
芳环细胞分裂素包括6—苄基氨基嘌呤(BA),6—(3—羟苄基氨基)—嘌呤(mT),6—(2—羟苄基氨基)—嘌吟(oT)和它们的衍生物。它的代谢具有相互转换、羟基化作用、结合作用和氧化降解四个特征。本文从信号的感受,转导和应答阐明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反义RNA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作用机理,并系统地介绍了反义RNA技术在植物基因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综述了反义RNA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作用机理,并系统地介绍了反义RNA技术在植物基因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规律及其与两种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积累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静止培养方法培养细茎石斛拟原球茎,在一个周期(60天)内,每隔10天取样,测定拟原球茎的鲜、干重,总生物碱含量和可溶性多糖含量。结果:液体培养的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拟原球茎经过10d左右的延迟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第50d左右达到生长高峰,此后.生长缓慢.进入静止期。拟原球茎中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含量随着拟原球茎的生长逐渐积累,在培养的第40d左右达到高峰,之后含量有所下降,这两种有效成分的积累与生长基本同步,且拟原球茎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接近或超过野生植株茎中的含量。结论:液体培养的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的积累与生长基本同步,且拟原球茎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接近或超过野生植株茎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规律及其与两种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积累的关系。方法 :采用液体静止培养方法培养细茎石斛拟原球茎 ,在一个周期 ( 60天 )内 ,每隔 1 0天取样 ,测定拟原球茎的鲜、干重 ,总生物碱含量和可溶性多糖含量。结果 :液体培养的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 ,拟原球茎经过 1 0d左右的延迟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 ,第 5 0d左右达到生长高峰 ,此后 ,生长缓慢 ,进入静止期。拟原球茎中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含量随着拟原球茎的生长逐渐积累 ,在培养的第 40d左右达到高峰 ,之后含量有所下降 ,这两种有效成分的积累与生长基本同步 ,且拟原球茎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接近或超过野生植株茎中的含量。结论 :液体培养的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 ,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的积累与生长基本同步 ,且拟原球茎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接近或超过野生植株茎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芳环细胞分裂素包括6-苄基氨基嘌呤(BA),6-(3-羟苄基氨基)-嘌呤(mT),6-(2-羟苄基氨基)-嘌呤(oT)和它们的衍生物。它的代谢具有相互转换、羟基化作用、结合作用和氧化降解四个特征。本文从信号的感受,转导和应答阐明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 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切花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切花初开期、盛开期和初衰期释放物质种类,通过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分析。结果表明,白姜花切花挥发性成分包含63种萜烯类、40种苯丙素类和22种脂肪酸衍生物类物质;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大于其他两类,四倍体白姜花在初开和盛开期挥发物质总质量极显著大于二倍体。二倍体与四倍体挥发性成分的组间差距明显,两个倍性组内差距在正常范围内;挥发性成分约63.7%的代表性特征得到较好聚类;优势成分和劣势成分均是两个倍性白姜花差异的重要成分。在盛开期和初衰期,α-罗勒烯是四倍体特有的且相对含量最大的优势成分,β-罗勒烯是二倍体中相对含量最大且显著多于四倍体的优势成分;二倍体和四倍体共有的优势成分和贡献较大的物质是石竹烯、沉香醇、桉树脑、α-金合欢烯和苯甲酸甲酯等。总体上,二倍体白姜花在四倍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和总含量增加,相同倍性不同时期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也存在差异,白姜花切花的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