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冰雪灾害后木荷倒木萌枝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冰雪灾害后夏季木荷倒木萌枝和未受损木荷枝条的叶片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倒木萌枝和未受损木荷枝条的Pn、Tr和Gs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具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中午Pn降低均为气孔限制;未受损木荷Pn中午午休时间(10:00~15:00)长于倒木的午休时间(11:00~15:00),其自我保护能力强于倒木,且对光适应的生态辐较宽;环境因子对Pn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为倒木:PAR>Ca>Ta>RH,未受损木荷:Ta>PAR>Ca>RH。倒木和未受损木荷的RH与Pn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高温高湿、高湿分别是制约倒木、未受损木荷Pn进一步升高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木荷(Schima superba)作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在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中受到严重损害.本研究在浙江江郎山随机设置5个400 m2样地,并将受害木荷分为断木和倒木2种类型,研究不同部位萌枝光响应、气体交换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特征,有助于人们对群落更新机理的认识,为研究亚热带地区萌枝生态学特征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叶龄之间,2年生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的潜在活性(Fv/F0)、有效光化学效率(Fvv'/Fm’)、比叶重(LMA)、叶片全氮含量大干1年生叶片,其总叶绿素含量(Chl(a+b))显著高于1年生叶片(P<0.05),而叶绿素a/b( Chl(a/b))低于1年生叶片;不同部位之间,Fv/Fm、Fv/F0、Fv’/Fm’、Chl(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表现为断木的中部和倒木的根部最高;LMA、全氮含量表现为断木顶部>中部>根部,倒木根部>中部>顶部;不同受害类型木荷之间,倒木萌枝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高于断木(P<0.05),而断木萌枝对光有更宽的生态辐,其光补偿点(LCP)低于倒木,光饱和点(LSP)却高于倒木.  相似文献   
3.
以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中受到严重损害的木荷为对象,在浙江江郎山设置5个400m2样地,通过Li-6400光合仪人工控制光强和CO2浓度测定相关光合参数,采用指数方程对不同受害类型木荷(倒木和断木)的光合生理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并结合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了不同部位萌枝叶片的光合能力。结果表明:(1)光响应曲线中,木荷断木不同部位萌枝叶片在初始阶段(光照强度0~200μmol.mol-1)较陡,随着光强的增大,断木相对于倒木较早达到光饱和点,但其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倒木低;CO2响应曲线中,倒木和断木在起始阶段(CO2浓度在0~200μmol.mol-1)的斜率较接近,随着CO2浓度增加,各条拟合曲线趋势相似。(2)不同受害类型木荷之间比较,倒木的光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Lmax)、CO2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C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比断木高22.03%、5.22%、13.73%、52.48%、22.53%,且二者间的PLmax、LSP、Fv′/Fm′均差异显著。(3)相同受害类型木荷的不同部位之间比较,倒木不同部位的PLmax、PCmax、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电子传递速率(ETR)均表现为底部>中部>顶部,而断木不同部位则表现为顶部和中部大于底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发现,遭受冰雪灾害的木荷倒木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断木,且倒木底部和断木顶部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4.
闽东沿海防护林台风灾害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10年台风"鲇鱼"(编号1013)为例,调查闽东主要海防林树种台风受灾情况,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受害程度差异明显,阔叶树种受害重于针叶树种,平均受害级和受害指数分别高出79.1%和76.7%。其中,桉树受灾最重,平均受害级和受害指数分别比湿地松、木麻黄高出90.5%、36.2%和86.7%、36.6%。受灾类型中,折干现象最严重,比例高达40.7%。2)林木不同形态特征受灾程度差异显著,折干类型集中于12~14cm径级,比例为56.8%,倒伏、掘根类型集中10~12cm,比例为57.9%,弯干、断稍现象径级分布较均匀,但同在14cm比例最高,分别为28.6%和18.3%。林木抗风性能与植株尖削度成正相关,而与树高、树冠面积、树冠相对高度成负相关。3)地形条件是影响林木受灾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受灾程度迎风坡大于背风坡,陡坡大于缓坡,同一坡向上,迎风坡下腹大于上腹,背风坡正好相反。4)割脂对湿地松抗风性能有较大影响,割脂林木受害指数比未割脂高40.6%,因割脂发生折干植株比例为92.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