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BV三联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V三联法在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BV三联法(检测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脂酶)和Amsel法(检测阴道分泌物并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BV三联法与Amsel法结合涂片革兰染色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V三联法是一种新型、简便、快速的方法,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SSP)关键酶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1(PSAT1)与肺腺癌细胞粘附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siRNA抑制PSAT1蛋白表达,观察肺腺癌细胞形态以及粘附变化,同时过表达PSAT1,反向观察PSAT1对肺腺癌细胞粘附的影响。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采用免疫共沉淀-蛋白质谱法寻找与PSAT1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筛选差异蛋白,并在过表达细胞体系中验证。结合临床公共数据库分析互作蛋白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发现敲低PSAT1引起肺腺癌细胞形态改变;敲低PSAT1抑制肺腺癌PC9、HCC827细胞粘附;过表达PSAT1增强PC9及HCC827细胞粘附;免疫共沉淀-蛋白质谱检测到2560个可能与PSAT1结合的蛋白,进一步通过免疫共沉淀-免疫印迹法验证PSAT1过表达使细胞中与间皮素(MSLN)结合显著上升;通过临床样本数据观察PSAT1与MSLN共同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其预后更差。结论:本文首次报道PSAT1可能通过与MSLN等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影响肺腺癌细胞粘附的新机制,提示PSAT1有望成为潜在抗肿瘤靶点,靶向其相互作用蛋白能为小分子抑制剂设计及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转移酶ω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Omega 1, GSTO1)关键酶活位点Cys32与肺腺癌恶性进展的关系与初步作用机制。方法:构建GSTO1野生型与酶活失活点突变C32A型过表达的肺腺癌细胞系,观察过表达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增殖能力的变化。以临床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GSTO1调控的促肿瘤蛋白,使用免疫印迹法验证该蛋白在GSTO1野生型与酶活失活点突变C32A型过表达的肺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并结合临床公共数据库分析该蛋白与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发现过表达野生型GSTO1能够引起肺腺癌细胞PC9的形态变化并促进PC9细胞增殖,而过表达C32A突变型GSTO1的PC9细胞与空载体组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相似;临床数据提示GSTO1与波形蛋白(Vimentin, VIM)表达呈现正相关,免疫印迹法显示野生型GSTO1过表达能够引起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而C32A酶活失活点突变型GSTO1过表达无法引起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通过临床样本数据观察GSTO1与Vimentin共同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更高、发生转移的比例更大,同时无病生存期与总生存期更短。结论:GSTO1基于其酶活位点调控Vimentin表达,改变肺腺癌细胞形态并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研究结果为靶向GSTO1的肺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DNA-PK)是由3个亚基组成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家族(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related kinases,PIKK),是基因组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蛋白激酶,参与并决定着非同源末端连接DNA损伤修复通路的整个进程.此外DNA-PK还参与了电离辐射诱导的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免疫细胞V(D)J重组、免疫细胞分化、胰岛素刺激下的细胞应答等过程,具有维持端粒稳定性的功能.DNA-PK活性的升高会降低肿瘤对放射的敏感性,其活性主要受自身磷酸化调控,此外活性氧、EGFR、MG132抑制剂、PP1γ1和PP5等蛋白磷酸酶也有调控DNA-PK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沈瑛  张棋红 《生命世界》2009,(11):97-99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更要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已失去阵地,取而代之的是有效课堂的应用。《基础教育课题改革》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相似文献   
6.
蛋白磷酸酶2A的结构、功能和活性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蛋白磷酸酶 2A(proteinphosphatase 2A ,PP2A)是主要的丝 /苏氨酸蛋白磷酸酶 ,拥有众多不同基因编码的亚基 ,分别组成多种不同的PP2A全酶 ,参与细胞周期、DNA复制、信号转导、细胞分化和细胞恶性转化等多种细胞生物学事件 ,并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PP2A调节亚基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细胞内定位 ,催化亚基羧基末端的磷酸化和甲基化 ,第二信使神经酰胺 (ceramide)、天然小分子抑制剂等都能够调节PP2A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SSP)在肺腺癌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后引起的适应性耐药中发挥的作用,探究早期适应性耐药机制以寻找抗耐药靶标。方法:使用EGFR-TKIs药物短时刺激肺腺癌细胞系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技术检测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蛋白及m RNA水平变化,同时利用LC-MS检测细胞内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产物及相关代谢产物变化情况。通过CCK8法检测敲低关键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内实验进行肺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注射,采用剂量爬坡法构建体内适应性耐药模型,检测肿瘤组织中关键酶表达情况。结果:1.细胞内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PHGDH、PSAT1、PSPH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药物作用时间和浓度下有不同程度上调,且m RNA水平也上调了20-50%左右(P0.05);2.HCC827细胞中SSP及下游代谢通路产物如P-Serine、Serine、Glycine、AMP等均有显著性上调(P0.01);3.敲低关键酶PSAT1及PSPH后可抑制细肺腺癌细胞HCCC827及PC9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最高抑制率可达60%左右(P0.01);4.体内诱导PC9细胞适应性耐erlotinib后,肿瘤组织中的PHGDH及PSAT1表达均有明显上调。结论: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介导了肺腺癌EGFR-TKIs靶向治疗的适应性耐药,其关键酶有望作为抗耐药靶标进行联合治疗,从而提高EGFR-TKIs靶向药物的早期疗效并最终克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日本宝酒造公司生产的L-岩藻糖监测试剂盒及质控标准品,用酶分析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86例正常健康者和205例不同肿瘤患者尿中的UFC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健康组尿中UFC水平:x=177.7,s=56.6,95%,可信限范围是63.8~290.2 μmol/g.cr;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胰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肺癌患者尿中UFC均值大于290 μmol/g.cr.与正常健康组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患者的UFC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尿中游离L-岩藻糖测定方法简便、快速、能自动化、取样方便,并提示尿中UFC水平的变化可视为肝癌、急慢性肝炎癌变的特异性指标之一,也是消化系统癌症病人肿瘤标记物试验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