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克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片段(114~281氨基酸残基)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提取总RNA,设计合成引物并引入EcoR I和Xho I酶切位点,RT-PCR扩增TRAIL基因的胞外区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阳性克隆。结果:从外周血cDNA中扩增出501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TRAIL。结论:成功构建TRAI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TRAIL,为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染色体罗伯逊易位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技术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57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中,检出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核型4例,检出率3.51%。结论:罗伯逊易位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进行常规的染色体检查及遗传咨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郝林  史振铎  韩从辉 《生物磁学》2009,(20):3983-3985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之一,能选择性的诱导肿瘤细胞、转化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组织无毒性,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TRAIL的结构、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介绍,以期为TRAIL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片段(114~281氨基酸残基)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提取总RNA,设计合成引物并引入EcoR I和Xho I酶切位点,RT-PCR扩增TRAIL基因的胞外区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阳性克隆。结果:从外周血cDNA中扩增出501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TRAIL。结论:成功构建TRAI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TRAIL,为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超抗原作为一种强大的T细胞激活荆,单用极低浓度便可激活大量的T淋巴细胞克隆来杀伤肿瘤细胞,但这种杀伤作用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是现阶段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可针对各种机制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或消除肿瘤.时此,通过单抗导向或将超抗原结合于肿瘤细胞表面以及基因工程等手段,国内外的学者已在超抗原的靶向抗肿瘤治疗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活性的PS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方法:提取前列腺癌细胞PC-3总DNA,PCR扩增出PSA启动子片段,建立PSA启动子荧光素酶重组载体PGL3-psap,通过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载体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PC-3中,使用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其活性。结果:DNA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荧光素酶重组载体PGL3-psap,荧光素酶检测显示重组载体在前列腺癌细胞PC-3中有较强活性。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高度活性的PS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人肝癌细胞的LASP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并找出该基因启动子的核心调控区域。方法:提取肝癌Hep G2细胞总DNA,PCR扩增不同长度的LASP1启动子片段,克隆至PGL3-Basic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L3-P1(2059 bp)、PGL3-P2(1123bp)、PGL3-P3(909 bp)、PGL3-P4(574 bp)和PGL3-P5(159 bp),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中,提取质粒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GL3-Basic载体分别与内参质粒PRL-Tk共转染Hep G2细胞,48 h后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活性。结果:PCR结果、双酶切结果以及DNA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LASP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与PGL3-Basic组相比,重组载体PGL3-P1、PGL3-P2、PGL3-P3、PGL3-P4均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P0.01),其中,PGL3-P4的活性最强。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肝癌细胞不同截断长度的LASP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确定了LASP-1基因启动子的核心区域(-581 bp~-8 bp),为进一步研究LASP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关键调节因素及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表达超抗原SEA基因的溶瘤腺病毒载体并鉴定.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产SEA的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13565基因组DNA中获得SEA全长基因序列,酶切后克隆入pCA13质粒,构建重组病毒质粒pCA13-SEA.将鉴定正确的pCA13-SEA与含有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BHGE3通过Lipofectamine2000共转染HEK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Ad-SEA.Ad-SEA在293细胞中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定其滴度.结果:经PCR扩增、酶切鉴定、序列测定证实,SEA基因成功克隆到溶瘤腺病毒载体中,可实现SEA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超抗原SEA基因的溶瘤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对膀胱肿瘤靶向治疗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重组TpNs为抗原的ELISAs已被证明是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若ELISAs使用多种TpNs抗原,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抗原表位分析结果,本研究首先采用连接引物PCR获得了TpN17和TpN47抗原表位序列融合成的人工基因片段tpE17-47,然后构建了全长tpN17,tpN47基因以及tpE17-47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查结果显示,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稳定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TpN17,rTpN47和rTpE17-47,其产量分别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6%、20%和28%.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的rTpN17、rTpN47和rTpE17-47蛋白经SDS-PAGE分析,均显示为单一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rTpN17、rTpN47和rTpE17-47蛋白均可被梅毒抗体阳性的病人血清所识别.以rTpE17-47为包被抗原的rTpE17-47-ELISA检测630例临床确诊梅毒患者血清标本的阳性率为98.6%,仅略高于TPPA(97.9%)(P>0.05),但明显高于rTpN17-ELISA(83.8%)、rTpN47-ELISA(83.3%)和RPR(72.1%)(P<0.01).上述ELISAs和TPPA对25例SLE、36例RA患者和2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RPR分别有1、2和2例标本检测结果为阳性.本试验成功地构建了rTpE17-47抗原表位融合基因及其高效原核表达系统,所建立的rTpE17-47-ELISA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敏感和特异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或诊断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重组TpNs为抗原的ELISAs已被证明是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若ELISAs使用多种TpNs抗原,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抗原表位分析结果,本研究首先采用连接引物PCR获得了TpN17和TpN47抗原表位序列融合成的人工基因片段tpE17-47,然后构建了全长tpN17、tpN47基因以及tpE17-47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查结果显示,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稳定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TpN17、rTpN47和rTpE17-47,其产量分别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6%、20%和28%。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的rTpN17、rTpN47和rTpE17-47蛋白经SDS-PAGE分析,均显示为单一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rTpN17、rTpN47和rTpE17-47蛋白均可被梅毒抗体阳性的病人血清所识别。以rTpE17-47为包被抗原的rTpE17-47-ELISA检测630例临床确诊梅毒患者血清标本的阳性率为98.6%,仅略高于TPPA(97.9%)(P>0.05),但明显高于rTpN17-E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