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蒜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源克隆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首次从石蒜叶片中克隆到可能与加兰他敏生物合成相关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LrCOMT。核酸序列分析显示,该cDNA全长1 246bp,开放阅读框1 101bp,编码366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与比对发现,LrCOMT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COMT蛋白的特征区域,且与鸢尾、玉米、烟草等植物COMT的同源性大于60%。将LrCOMT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9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的原核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受IPTG诱导表达,分子量大小约为40kD,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COMT大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省泰和县退化红壤区18年生马尾松纯林(Ⅰ)、马尾松 枫香 木荷混交林(Ⅱ)、木荷纯林(Ⅲ)和枫香纯林(Ⅳ)4种人工林林分为对象,并以自然恢复的无林荒草地为对照(CK),研究其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SOC)、氮(SO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0~10 cm土层,各林分类型的土壤SOC、SON含量分别为354~1007 mg·kg-1和24~73 mg·kg-1,MBC、MBN含量分别为203~488 mg·kg-1和24~65 mg·kg-1,脲酶和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分别为95~133 mg·kg-1·d-1和58~113 mg·kg-1·d-1.不同林分类型之间SOC、SON含量为Ⅳ>CK > Ⅲ>Ⅰ>Ⅱ,MBC、MBN含量为CK>Ⅳ>Ⅲ>Ⅰ>Ⅱ,天门冬酰胺酶活性为Ⅳ>CK>Ⅲ>Ⅱ>Ⅰ,差异显著,而脲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土层加深,SOC、SON、MBC、MBN、脲酶及天门冬酰胺酶活性下降.在0~20 cm土层,SOC、SON、MBC、MBN、全碳和全氮两两之间达极显著相关.天门冬酰胺酶活性与SOC、SON、MBC、MBN、TSN、全碳、全氮极显著相关;而脲酶活性与SON、MBCMBN、TSN、全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蔬菜作物病原菌,会使植物患疫病,已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可通过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机制来抑制辣椒疫霉,在防治辣椒疫霉和其他植物病原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源次级代谢产物如吩嗪-1-羧酸是我国自主创制的绿色杀菌剂申嗪霉素(shenqinmycin)的主要成分,对包括辣椒疫病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应用是生物防治中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策略。本文以微生物类型(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为主线,简要综述了近二十年来94种具有抗辣椒疫霉活性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来源、抗菌效果和部分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机理,以期为微生物源次级代谢产物抗辣椒疫霉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为探究光照条件下添加不同电子受体对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微生物的响应,本研究在土壤中添加3种电子受体(Fe3+、NO3-、SO42-)共设计8个处理,即黑暗+ Fe3+(DF)、黑暗+NO3-(DN)、黑暗+SO42-(DS)、黑暗+蒸馏水(DCK)、光照+Fe3+(LF)、光照+NO3-(LN)、光照+SO42-(LS...  相似文献   
6.
将ISSR、SRAP分子标记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相结合,对我国野生百里香属植物分布最南端 的怀远3个地椒居群进行了以斑块为单位的遗传多样性、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空间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地椒野生居群内不同斑块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克隆多样性,多样性条带百分率为75.7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537, 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3811,基因型比率平均为0.61,Simpson指数平均为0.96,Fager均匀性指数平均为0.91.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低,在总的遗传多样性中,90.35%来自居群内斑块间的变异,居群间占9.65%.野生地椒居群间无共有基因型斑块,居群内不同斑块间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镶嵌性,克隆斑块间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0~25 m.该地区地椒居群除了在部分位点呈现一定相关性外,总体缺乏空间结构.该地区野生地椒种群斑块的建立应为种子入侵所致,其后克隆繁殖对斑块的发展及种群的扩张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知核糖体蛋白L21(RPL2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从石蒜〔Lycoris radiata(L’Hér.)Herb.〕叶片全长cDNA文库中筛选出阳性克隆。通过测序和分析,获得1条石蒜RPL21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LrRPL21,GenBank登录号为FJ972626;序列全长709 bp,编码1条具有16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采用多种分析程序对石蒜RPL21的理化性质以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石蒜RPL21的预测分子量为18 628,理论等电点为10.36,分子式为C833H1348N254S4,总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668,为亲水性蛋白;石蒜RPL21与其他8种植物RPL2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百分率均较高,达到85%~95%;根据系统树可推测其与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RPL21的进化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探究忽地笑(Lycoris aurea)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HKMT)基因的功能,该研究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RT PCR方法克隆得到一个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LaSUVH1。序列分结果表明, LaSUVH1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s, CDs)序列长2 007 bp,编码668个氨基酸残基;LaSUVH1蛋白不具有信号肽结构,无跨膜结构,为亲水性蛋白,含有SET、YDG/SRA、Pre SET和Post SET结构域;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LaSUVH1与芦笋AoSUVH1 like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aSUVH1基因在忽地笑不同组织部位均有表达,且在叶中表达量最高。经潮霉素筛选成功获得3个反义过表达LaSUVH1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一步功能分析发现,反义过表达LaSUVH1促进了拟南芥幼苗侧根的发生,降低了拟南芥对NaCl的耐受性,增加了拟南芥种子萌发对脱落酸(ABA)的敏感性,表明LaSUVH1基因响应盐胁迫应答可能依赖ABA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背景】植物种子是植物内生菌筛选的重要原料,从中能够分离得到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内生菌株。【目的】为发掘优良的种子内生细菌资源,对分离自东乡野生稻种子的内生细菌Fse32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抗病原真菌和促生活性。【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拮抗试验检测抑制病原真菌的活性,通过促生能力测定试验、水稻种子萌发及盆栽试验评价该菌株的促生效果。【结果】内生细菌Fse32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命名为Burkholderia gladioli Fse32。拮抗试验结果显示,菌株Fse32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大豆核盘菌(Sclerotinialibertiana)、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产率为17.95mg/L,能产铁载体,其A/Ar比值为0....  相似文献   
10.
石蒜[Lycoris radiata(L’Her.)Herb.]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次生代谢产物加兰他敏(galantamine)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尽管有关加兰他敏化学合成途径已有许多报道,但由于纯化学合成的成本太高,目前仅限于实验室合成,尚不能用于工业化生产。提高石蒜本身的加兰他敏含量是获得加兰他敏最为经济和环保的方法。因此,研究加兰他敏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对于提高其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