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在医学上称为"原发性震颤麻痹",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对与其功能相互拮抗的乙酰胆碱的抑制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本综述先从PD发病机制方向总结归纳目前临床常用的西医药物(包括左旋多巴、DA降解酶抑制剂、DA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基因治疗靶点、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及物理疗法,又从中医角度整体介绍了目前中医中药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等。因PD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希望通过本综述为PD综合治疗提供更广阔的临床思路及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脂肪细胞增强结合蛋白1(AEB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对AEB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EBP1在结直肠正常组织、腺瘤和癌组织中的免疫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AEBP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浸润深度明显相关。基因水平AEBP1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AEB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且可能是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浸润深度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分别于小鼠感染黑龙江株旋毛虫后7、14、21、28和35d,观察模型组及对照组小鼠肠道分泌物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菌群变化。sIg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模型组sIgA分泌水平在感染后14d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但始终保持高水平(P〈0.01)。模型组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低于对照组(P〈0.05),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升高,至感染后35d恢复正常水平。乳酸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低于对照组,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增加(P〈0.05)。肠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高于对照组,感染后14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始终保持下降趋势(P〈0.05)。肠球菌在感染后7d略高于对照组(P〈0.05),在14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缓慢下降,至感染后35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旋毛虫感染小鼠sIga的分泌在肠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与旋毛虫感染小鼠免疫系统中sIgA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噬菌体十二肽库筛选华支睾吸虫童虫模拟抗原表位,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 用纯化的感染华支睾吸虫童虫的大鼠血清IgG作为靶分子,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3轮筛选,随机挑取19个阳性噬菌体克隆用ELISA法检测其特异性.对吸光度值较高的11个克隆进行DNA测序.结果 19个克隆中有17个能与大鼠华支睾吸虫童虫期感染血清发生免疫反应.11个A值较高的克隆中有9个插入序列,其中5个不同的独立序列.结论 用童虫期感染血清作为靶分子筛选肽库,得到的抗原模拟表位对华支睾吸虫病早期诊断有较高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功能是刺激细胞增殖分化降低细胞凋亡。近年来许多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显示其能有效改善由于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G-CSF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从G-CSF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管理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相关要素,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研究和实践,是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寄生虫学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革医学寄生虫学与检验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框架式讲授理论与实验内容后,引入案例,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兴趣;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式学习,以专业需求为目标,设专题实验室,以实践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导,改革课程知识安排顺序和考核评价方法。结果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专业重点清晰。结论教学改革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蒜提取物体外抗弓形虫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与兔肾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实验组)和磺胺嘧啶(阳性对照组),培养不同时间后取出细胞,固定染色后观察细胞感染率及每个纳虫泡中弓形虫速殖子的数量;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大蒜素对弓形虫速殖子侵袭细胞及其正常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台盼兰着色法观察大蒜素对弓形虫速殖子活性的影响;采用TUNEL末端标记法检测弓形虫速殖子凋亡率,对药物的效应和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1)10~80 μg/ml的大蒜素能抗弓形虫的感染,呈现剂量依赖性,与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2)40 μg/ml、80 μg/ml的大蒜素不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对细胞无明显的毒副作用;160 μg/ml的大蒜素对细胞有明显的毒副作用.(3)大蒜素80 μg/ml时,台盼兰着色率最高,弓形虫的活力最低.(4)大蒜素80 μg/ml的浓度时,弓形虫速殖子凋亡率最高.结论 大蒜素可以抑制弓形虫速殖子的活力、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力、在细胞内的增殖,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最适宜浓度为80 μg/ml.大蒜素是一种良好的抗弓形虫药物,诱导弓形虫速殖子凋亡是其抗弓形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老年人血清中维生素D普遍缺乏,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也普遍缺乏,这可能是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前体的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导致接受日光照射减少,进而影响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近年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具有保护神经元的潜在功能和调节多种大脑靶组织,如提高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神经保护作用、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抗氧化及水平、降低自由基含量、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及影响APOE基因多态性等,这些功能与AD的病理生理改变相关。这些研究为AD的发病机制及其早期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on's disease,PD)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病理变化为中枢神经系统黑质及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变性以及纹状体DA含量的减少,导致纹状体内DA和乙酰胆碱平衡失调而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可能是遗传易感性、环境毒素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导致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凋亡则与氧化应激、蛋白酶体功能异常、自我吞噬、蛋白质合成减少、转录信号改变等因素关系密切。近年来,人们从各个相关领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正逐步被人们所破解。小NRA(miRNA,mircoRNA)是一类非编码miRNA,通过与mRNA靶基因互补配对调控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miRNA对神经元细胞中的信号调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miRNA与PD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综述通过对miRNA与PD关系的探讨,为研究PD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从而为PD患者治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