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1.
目的寻找一种经济适用的提取双歧杆菌质粒的方法。方法利用球孢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变溶菌素来消化双歧杆菌细胞壁,提取质粒,并与商业化溶菌酶法比较。结果球孢链霉菌发酵液与溶菌酶均成功提取到质粒。结论利用球孢链霉菌发酵液提取质粒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2.
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DGFR)通过与其配体结合刺激新生血管形成,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其亚型PDGFRβ高表达于大多数骨肉瘤病人标本及细胞株中,促进肿瘤增殖,但具体机制仍未明确。在本研究中,分别对HOS骨肉瘤细胞株进行特异性配体PDGFBB刺激处理及小干扰RNA (siRNA)敲降PDGFRβ处理,然后检测其增殖、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经过PDGFBB刺激后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处于G1期的HOS细胞数量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数量减少,G2期相关蛋白Cyclin B1和CDK1以及G1期相关蛋白CyclinE2和CDK2表达增高,提示PDGFBB可能促进了G2/M期转化。而经siRNA干扰后,PDGFRβ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示表达量下降;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发现在敲降PDGFRβ后,进入S期的细胞数量增加了约9.71%,而G2/M期的细胞数量约减少了6.78%,S期相关蛋白Cyclin A1和CDK2明显降低,提示发生了S期阻滞。因此我们推测,PDGFRβ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为PDGFRβ影响HOS细胞增殖及其潜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PDGFRβ可以作为治疗骨肉瘤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mi-1对MCF-7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阿霉素处理MCF-7/Bmilsi、MCF-7/GFPsi和MCF一7细胞株,M1Tr法检测阿霉素的IC50;DAPI检测阿霉素处理后细胞的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Western印迹检测相关蛋白P53,phospho—Akt(Ser473)(pAkt),totle—Akt(tAkt),Bcl-2,Bax的表达。结果阿霉素处理72h的MCF-7/Bmi.1si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MCF-7和MCF-7/GFPsi组,MCF-7/Bmilsi组的IC50为(0.15±0.02)μg/ml,而MCF-7组和MCF-7/GFPsi组的IC50分别为(0.87±0.06)μg/ml和(0.81±0.02)μg/ml(P〈0.05)。阿霉素处理48h后用DAPI检测凋亡发现,MCF-7/Bmi.lsi+doxorubiein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而MCF-7+doxorubicin和MCF-7/GFPsi+doxo—rubicin组出现较少的凋亡细胞,MCF-7/Bmi-1si+doxorubicin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MCF-7/Bmi.1si+doxorubicin组与MCF-7+doxorubiein及MCF-7/GFPsi+doxorubiein组相比,P53表达量增加,tAkt表达未发生改变,而pAkt的表达明显减少,另外,Bcl-2表达量减少而Bax表达量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沉默Bmi—l基因表达能增加MCF-7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阿霉素引起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SYB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MCPH1/BRIT1 mRNA的表达.方法 提取人宫颈癌总RNA,经逆转录PCR获得靶基因(MCPH1)及管家基因(GAPDH)的CDNA,采用SYBR Green 荧光实时定量法检测,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计算各组MCPH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在31例宫颈癌标本中,MCPH1基因mRNA的表达,19例癌比正常低,1 例癌比正常高,其余标本无统计学意义;6例癌比癌旁低,1例癌比癌旁高,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SYB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出人宫颈癌中MCPH1基因mRNA的表达下调,为进一步研究MCPH1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site 1,Bmi-1)基因是多梳基因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增殖调控.研究发现Bmi-1基因可能参与肿瘤的形成,可能成为肿瘤潜在的治疗靶点.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Bmi-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探讨Bmi-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PT67细胞包装质粒后产生的逆转录病毒感染MCF-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建立稳定细胞株,稳定抑制Bmi-1的细胞株命名为MCF-7/Bmi-1si.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Bmi-1的表达量;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检测细胞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MCF-7/Bmi-1si组与MCF-7和MCF-7/GFPsi组相比,Bmi-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克隆形成数及形成率也明显减少(P<0.05).侵袭和转移实验表明:与MCF-7和MCF-7/GFPsi组相比,MCF-7/Bmi-1si组细胞在Transwell侵袭小室中24 h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果表明沉默Bmi-1基因表达稳定细胞株构建成功,Bmi-1基因表达的沉默能显著降低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肿瘤发生的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肿瘤生长是肿瘤组织中极少量肿瘤干细胞增殖的结果。实体肿瘤干细胞分离成功的报道最早见于乳腺癌的研究,随后,脑肿瘤及其他实体肿瘤干细胞也被分离。对肿瘤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将为有效地根治肿瘤开辟新的思路。该文介绍肿瘤干细胞的发现、起源及其在人乳腺癌、脑部肿瘤和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展望实体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