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1.
病毒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病毒感染和传播造成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的病毒性疾病仍在全球蔓延,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不断发生变异,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引起的全球疫情对世界各国产生巨大影响,疫情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成为应对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拟在总结全球抗病毒药物研发整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抗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新冠病毒等重点领域的新药研发进展,提出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建议,为未来研发更加高效的抗病毒药物提供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微生理系统属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前沿交叉研究方向,为生命科学、医学研究以及新药研发等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显示出巨大发展前景。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不仅促进了微生理系统领域的更快发展,也拓展了传统的生物医学研究和新药研发体系,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文章综合分析了国际微生理系统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微生理系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基地平台是开展生物技术研究、生产和服务的重要基础保障,生物技术基地平台相关政策在指导和推动我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近十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制定的生物技术基地平台政策为研究对象,梳理归纳我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政策的价值内涵,探讨建设规律,以期为基地平台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区域差异,通过分析医药制造业在各省(区、市)的区域分工,了解和把握其分工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构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提供决策依据和可行建议。方法:基于2010-2020年可获得的医药制造业相关指标及数据,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集中度和区位熵等量化指标,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区域分工和集聚情况。结果:2010-2020年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的产业集中度整体表现为增长趋势,呈现出较高程度的产业聚集。东部地区各省份的区位熵整体表现为增长趋势,规模集中度不断提升,区域聚集效应表现较优。中部地区各省份的区位熵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区位熵整体表现为减少趋势。医药制造业未来有望成为江苏省和山东省的二级主导专业化部门,是北京、江西、湖北和四川4省(市)可选择的主导专业化部门。结论:医药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集聚化趋势逐步显现,区域分工呈现东、中、西部差异化。期望通过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制度供给和服务管理,实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摘要:生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安全等的战略性资源。本文简述了我国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布局、样本保存、整合汇交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撑的国家科技部署等进展情况,分析了我国生物种质资源库及其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