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两种不同生殖方式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银鲫()的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后经过解凝、核化,最终形成雄性原核,并可与卵子的雌性原核融合,证明了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卵子具有与两性融合生殖极为相似的拟两性融合生殖的能力;而在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兴国红鲤()的组合中,精子入卵后以固缩状态存在,又表现出典型的雌核发育型生殖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具有两种不同的生殖发育机制。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有核物质被排斥到纺锤体之外的现象。本文就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生殖发育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鱼类远缘杂交正反交杂种胚胎发育差异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报道了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auratus)×鲢、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鲢和鲢×鲤、鲢×鲫、鲢×白鲫的正反交试验。在鲤×鲢、鲫×鲢和白鲫×鲢3个正交组中,胚胎发育基本正常,尽管孵出的鱼苗绝大多数生命力弱,但孵化率都在50%左右;而在鲢×鲤、鲢×鲫和鲢×白鲫3个反交组中,胚胎发育均为畸形,不能孵化出苗。 胚胎发育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鲤×鲢、鲫×鲢和白鲫×鲢的杂种胚胎几乎都是整倍体,而鲢×鲤、鲢×鲫×鲢×白鲫的杂种胚胎基本上是非整倍体,染色体数变化较大。这些正反交杂种胚胎发育的显著差异可能与其亲本物种间的基因组大小有关。文中还分析讨论了这些正反交差异与天然多倍体物种以及胚胎发育速度的相关性,认为天然多倍体物种可能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二倍体物种协调外源基因组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鱼类的胚胎干细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胚胎干细胞(ES)是未分化的细胞培养物,来自动物的早期胚胎。它们能成为稳定的细胞系和长期冻存。在适当的条件下,ES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包括生殖细胞。这样,ES细胞就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纽带,将动物基因组的体外和体内遗传操作连系起来。ES细胞的魅力就由其在产生和分析基因敲除老鼠中显现出来。目前,ES细胞技术仅见之老鼠,因其它脊椎动物的ES细胞的培养和建系难获成功。在鱼类,人们已做了大量的尝试。我们以青鳉(Oryzias latipes)作为建立鱼类ES细胞技术的模式,通过建立并应用无滋养层细胞的培养条件,获得了来自中期囊胚的ES细胞系。青鳉的ES细胞和老鼠的ES细胞有很多共同特征,如二倍体核型、分化潜力和形成嵌合体。因此,在鱼类建立和应用ES细胞技术是可能的。青鳉ES细胞的培养条件已成功地应用到其它鱼类如斑马鱼甚至海水鱼。本文旨在以青鳉为模式,综述获得和应用模式鱼和经济鱼ES细胞的主要进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水压休克保留第二极体的方法,在鲤(♀)×鲢(?)、鲫(♀)×鲢(?)、白鲫(♀)×鲢(?)和鲢(♀)×鲤(?)、鲢(♀)×鲫(?)、鲢(♀)×白鲫(?)6个正反交组合中都诱导出了异源三倍体,但只有正交鲤(♀)×鲢(?)、鲫(♀)×鲢(?)和白鲫(♀)×鲢(?)3个处理组中整倍性的异源三倍体胚胎才有可能正常发育,孵化出苗;而反交鲢(♀)×鲤(?)、鲢(♀)×鲫(?)和鲢(♀)×白鲫(?)3个处理组中的异源三倍体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发生染色体排除和丢失,形成非整倍体而死亡,只有少数雌核发育二倍体鲢才能孵化出苗。结果表明,鱼类人工异源三倍体胚胎的发育命运与杂交物种间的基因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6.
动物眼睛的起源与进化过程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眼睛出现的过程、眼睛进化所需的时间、眼睛的单起源论、眼睛的类型与进化、光感受器与眼睛进化的关系、光感受器和视蛋白的类型与进化这6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动物眼睛起源与进化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四倍体异育银鲫新品种长丰鲫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长丰鲫、彭泽鲫、异育银鲫D系以及红鲫的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肌纤维密度方面, 单位面积肌纤维密度长丰鲫最高[(184.2624.11) fiber/mm2], 其次为彭泽鲫[(149.7212.51)fiber/mm2]、异育银鲫D系[(134.4515.96) fiber/mm2]和红鲫[(119.8522.86) fiber/mm2]。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方面, 长丰鲫、彭泽鲫和异育银鲫D系无明显区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中(n3), 长丰鲫含量最高(24.2%), 依次为彭泽鲫(14.4%), 异育银鲫(11.3%)和红鲫(8.3%)。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中,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长丰鲫含量最高(10.3%), 依次为红鲫(4.9%)、彭泽鲫(4.5%)和银鲫(2.9%); 花生四烯酸(AA)长丰鲫含量最高(8.3%), 依次为彭泽鲫(5.1%)、银鲫(3.8%)和红鲫(0.6%)。结果表明, 长丰鲫新品种在所检测的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指标方面, 优于彭泽鲫、异育银鲫D系和红鲫。  相似文献   
8.
脊椎动物的Prox1基因,与果蝇的转录因子prospero同源。为了探讨Prox1基因在金鱼眼睛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图式,我们从金鱼眼睛SMART库中克隆了Prox1cDNA。它全长共2851bp,编码739个氨基酸。组织分布研究表明,Prox1主要分布于眼、脑、心、肝、脾和肾中。整体原位杂交显示,Prox1mRNA首先是在晶体期的晶体原基中有转录,心跳期则在未成熟晶体的细胞中和视网膜的幼芽区可以检测到。晶体纤维形成后,它主要定位于视纤维层和内网织细胞层。免疫组化显示,心跳期Prox1蛋白的定位与mRNA相同,晶体纤维形成以后,Prox1蛋白主要定位在晶体上皮细胞内侧的晶体纤维上一个环状区域,与Prox1mRNA的定位不同。这说明,Prox1基因在晶体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在晶体的不同发育时期起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另外,Prox1在晶体发育过程中有一个从内向外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斜带石斑鱼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分别作为检验组和驱动组,构建了石斑鱼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的抑制性差减杂交cDNA文库。以α-tubulin作为检测指标,显示差减效率分别高达28和27。分别取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各192和960个PCR阳性克隆进行斑点杂交,得到15个囊胚期和131个尾芽期的斑点杂交阳性克隆。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表明,囊胚期15个阳性克隆中有11个已知基因的cDNA片段和没有同源性的4个cDNA片段;而在尾芽期的131个阳性克隆中,有123个已知基因的cDNA片段和8个没有同源性的cD-NA片段。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部分基因片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和组织分布情况。这些差异表达片段的呈现为进一步揭示石斑鱼胚胎发育、早期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耐寒性状的分子基础并为耐寒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研究从尼罗罗非鱼中克隆了HSP60家族TCP-1-beta和TCP-1-eta基因并对其在低温诱导下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尼罗罗非鱼TCP-1-beta cDNA长度为1755 bp,包括160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34个氨基酸;尼罗罗非鱼TCP-1-eta cDNA长度1651 bp,包括163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45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的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TCP-1-beta和TCP-1-eta蛋白在物种间同源性很高,且都具有保守的ATP结合结构域等,预示其在物种间功能的保守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CP-1-beta和TCP-1-eta在各组织中呈遍在表达,但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诱导温度从22℃降至12℃,不同低温诱导48h后TCP-1-beta和TCP-1-eta均呈上调表达,在18℃时表达开始上调,随着低温胁迫程度加强,表达上调幅度增大,至12℃时表达量达到最高,TCP-1-beta和TCP-1-eta上调幅度分别达到常温的12.2倍和10.7倍。这些结果预示在尼罗罗非鱼中,TCP-1-beta和TCP-1-eta是潜在的耐寒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