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芽孢杆菌属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芽孢杆菌能产生不同的胞外多糖,根据多糖中的中性糖组成,可以把产生多糖的芽孢杆菌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中性糖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的菌株,计有B. subtils, B. pu-milus, B alvei B. cereus, B. sphaerieus, B. lichniformis, B. laterosporus, B.Pulvifaciens,B.brevis,B.Mycoides,B.Polymyxa,B.Popilliae,B.Macerans,B. fitmus B. megaterium; 第二类为中性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菌株,计有 B.polymyxa,B. larvae, B. thermop-hilus B.Mycoides;第三类为中性糖由四种以上单糖组成的菌株,计有B. megatetium, B.coagulans 和 B.Circulans B.Polymyxa B.Larvae产生的胞外多糖是一种类琼脂型的多糖,它们的水溶液(1%)具有加热熔化,冷却后凝固的特征,这种多糖是酸性多糖,它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糖醛酸组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实验感染食蟹猴疟原虫后9、10和14天的斯氏按蚊阳性蚊胃,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晚期(分化的)卵囊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皱褶。成孢子细胞体常呈圆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子孢子芽从其表面长出。子孢子体细长,稍弯曲,体表光滑;虫体前部较细,顶端稍平,后部稍粗,末端钝圆。本文对成孢子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予以较详细描述,对子孢子出囊方式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世界著名观赏树种——珙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英文称为“Dove-tree”(鸽子树),是特产于我国的单型属(Monotypic genus)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珙桐科(Davidiaceae),珙桐属(Davidia)的落叶乔木。原属紫树科(Nyssaceae),珙桐属,因与紫树科另外两属特征上有显著的不同,现已独立成珙桐科。珙桐只一种,并有一变种: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vat. vilmoriniana(Dode)Hemsl.],特产于湖北省神农架山地。  相似文献   
4.
国外自60年代中期起重视疟疾病因性预防研究工作。但报道的多是伯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方面的资料。约氏疟原虫1965年被发现、1974年被用于疟疾病因性预防药物筛选研究,关于各品系小鼠对约氏疟原  相似文献   
5.
<正> 1990年2月作者在山东省泰安市采集到板栗病害标本。通过对病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孢子萌发试验,致病性测定及形态鉴定,确认该致病菌为板栗簧顶孢霉(Acrospeira mirabilis Berke & Br.)。国外最早研究的国家英国,美国,西班牙,报道该菌可寄生在板栗仁上,有时可引起相当大的损失。而我国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齿裂菌属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齿裂菌属的两个新种一贵州齿裂菌和油杉齿裂菌。前者发生在贵州织金县华山松的枝条上,后一种见于福建省福州市油杉的落叶上。对这两个种作了汉文、拉丁文描述和图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的散斑壳菌I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一篇文章里,作者报告了我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属的8个种。本文继续报道7个种,其中广西散斑壳是新种,东方散斑壳为我国新记录种,乔松散斑壳等5种为国内已知种。另外,编制了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在前一篇文章里,作者报告了我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Chev)的8个种。本文继续报道7个种,其中广西散斑壳(L. guangxiense Y.R.Lin)是新种,东方散斑壳(L. orientale Minter)为我国新记录种,乔松散斑壳(L. pini-excelsaeAhmad)等5种为国内已知种。另外,编制了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报道了约氏疟原虫配子体在小鼠外周血中自然消长规律以及血传代数、接种剂量、无性体寄生率对配子体消长曲线水平的影响。 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yoelii)是兰多(Landau)等1965年自中非共和国红树鼠(Thamnomys rutilans)体内分离获得。与伯氏疟原虫(P. berghei berghei)相比,具有毒力低、孢子增殖要求的温度不苛刻、囊合子和组织裂殖体大、裂殖体含的裂殖子数目多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