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SPF 即无特定病原动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SPF 动物较无菌动物更容易获得,目前 SPF 动物广泛地用于医学实验研究。本研究对 SPF 动物的口腔菌群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为今后用此作牙周病的细菌学研  相似文献   
2.
对子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新品种‘武植子莲1号’和‘武植子莲2号’与其他12个主栽子莲品种的莲子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他们的营养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子莲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性状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莲子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营养指标差异较大;鲜莲子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成熟莲子,而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成熟莲子。与12个主栽子莲品种相比,‘武植子莲1号’在产量上较为突出,成熟莲子的淀粉含量达52.15%,是生产天然淀粉的优良品种;‘武植子莲2号’鲜莲子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低,可溶性糖含量达23.43%,适合鲜食。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武植子莲1号’和‘武植子莲2号’的综合营养品质较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评估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长期放牧实验平台上进行, 该平台设置对照(CK)、轻度(LG)、中度(MG)和重度(HG) 4个放牧强度。通过在4个放牧处理区设置氮、水添加实验处理, 探讨不同放牧强度背景下, 氮、水补充对荒漠草原土壤呼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1)历史放牧强度除2015年对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 2016和2017年都有显著影响, 放牧区3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基本都高于对照区。此外, 氮和水分添加显著增加了MG区土壤呼吸速率, HG区氮、水同时添加对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增加作用; (2)无论是历史放牧强度, 还是氮、水添加处理, 都没有改变荒漠草原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 土壤呼吸速率基本表现为单峰曲线模式, 峰值出现在水热同期的7月份; (3)不同年份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对氮、水处理的响应并不相同, 氮添加至第3年产生显著影响。水分添加在平水年份(2015和2017年)对土壤呼吸产生显著影响, 但在丰水年份(2016年)无显著影响。氮、水共同添加分别在CK、LG和HG区3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单独加水处理, 说明氮添加的有效性依赖于水分条件, 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4)不同处理下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值介于1.13-2.41之间, 平均值为1.71。在无氮、水添加时, 放牧区的Q10值都小于CK区, 总体表现为CK 大于 MG 大于 LG 大于 HG; 加水和氮水共同添加处理后, Q10值都有明显增加, 其中NW处理下Q10值都增加到2.0以上。上述结果说明在过去受不同放牧强度影响的荒漠草原在停止放牧后的恢复过程中, 土壤水分仍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导环境因子, 外源氮添加只有在满足一定水分供给的基础上才起作用, 尤其是过去的重度放牧区土壤呼吸速率对氮、水补充的响应最为强烈。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评估荒漠草原恢复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受养分和水分影响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9a在正常人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以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正常肝脏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29a,在正常人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水平.同时收集并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取得的正常肝脏组织和癌症组织中miRNA-29a的含量.结果:1)与正常人血清相比,miRNA-29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2)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miRNA-125含量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MiRNA-29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但患者的血清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血清中miR-22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手术的42例肝癌患者、26例肝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对比检测移植前后患者血清中miR-221的表达水平.根据肝移植术前患者血清miR-221表达水平的平均值作为划分标准,将36例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miR-221的表达与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移植术后患者血清miR-22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术前血清miR-221水平与肝移植术后HCC转移/复发情况密切相关.高表达组肝移植患者术后肝癌转移/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术后6月内肝癌复发患者血清miR-221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血清miR-221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肝癌肝移植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19b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探讨miRNA-19b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6、7周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9b的表达.结果:6周后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miRNA-19b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大鼠组(P<0.05),7周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miRNA-19b的表达低于6周模型组(P<0.05).结论:miRNA-19b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与纤维化进程相关,且可能成为肝纤维的诊断以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六种外来杂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郭水良  毛郁薷  强胜 《广西植物》2002,22(6):557-562-562
应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 ,比较了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canadensis)、小飞蓬 (Conyzacanadensis)、野塘蒿 (Conyzabonarinsis)、钻形紫菀 (Astersublatus)、一年蓬 (Erigeronannuus)和马缨丹 (Lan tanacamara)等 6种外来杂草在 3 8、2 5、5°C处理 60h后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差异 ,分析了酶谱差异与对温度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 ,温度变化对一年蓬、小飞蓬、钻形紫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影响相对较小 ,野塘蒿通过增加酶带、调整同工酶的组成来适应温度的变化 ,反映出这 4种杂草对温度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加拿大一枝黄花表现出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弱 ,对低温适应性较强 ,马缨丹对温度变化表现出相反的适应特点。  相似文献   
8.
水分与氮素作为干旱和半干旱草原生产力的共同限制性因子在退化草原的生态快速修复过程中备受关注。以不同放牧强度背景下的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围封模拟放牧利用实验,同时添加氮素和水分。通过分析历史放牧强度与年份对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添加氮素和水分对不同功能群植物生物量的作用,探讨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草原生产力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实现荒漠草原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显示,降雨量与放牧强度决定着短花针茅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氮素和水分添加可分别提升11%-29%和12%-32%的群落地上生物量,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对氮素与水分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多年生丛生禾草对氮素和水分添加响应最敏感。氮素与水分添加可显著提高多年生丛生禾草的地上生物量,但与自然降水量相关。氮素添加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在正常降雨和稍旱年份作用显著,而水分添加在干旱年份作用显著。在正常降雨年份,以半灌木植物为优势种的轻度放牧背景以添加水分对提升生产力最宜,以多年生丛生禾草和半灌木为共优种的中度放牧背景和以多年生丛生禾草为优势种的重度放牧以同时添加水分和氮素对提升生产力最为宜;在干旱年份不同放牧强度背景下均以同时添加水分和氮素对提升生产力最为宜。我们的结果表明了养分与资源的改善有利于退化短花针茅草原的快速恢复和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9.
灌丛化草原的形成机制和群落结构与功能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植物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是研究植物种群相互作用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灌丛化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类型。该文选择分布在鄂尔多斯市的毛刺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灌丛化草原为研究对象,布设一个64 m×64 m的样方,采用"三线定位法"确定样方中灌木的空间位置,用点格局的方法分析灌木空间分布格局与种内关联。结果显示:(1)毛刺锦鸡儿种群为增长型种群,成熟毛刺锦鸡儿个体在半径<3.7 m的范围内为均匀分布,范围增大则呈随机分布;毛刺锦鸡儿幼年个体在0.3–20.4 m之间为聚集分布,其他范围表现为随机分布;死亡个体在0.7–1.4 m范围为聚集分布,其他范围则随机分布。(2)毛刺锦鸡儿存活个体对死亡个体在0–9.9 m范围内为不明显的正相互作用,其他范围无相关关系;成熟个体对幼年个体在<2.2 m范围表现为负相互作用,在>2.2 m范围表现为不相关。研究显示,毛刺锦鸡儿灌丛化草原不同发育阶段的毛刺锦鸡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不同的,并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在干旱区采用毛刺锦鸡儿对退化草原进行恢复重建,灌木间的株行距以4 m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作为常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miR-22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肿瘤相关miRNA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24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清miR.224与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RT.PCR)方法。分别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20例慢性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中miR-224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224的表达水平与AFP和MMP-9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慢性肝炎和慢性肝硬化患者(P〈0.05)。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4的表达与AFP和MMP.9呈正相关。血清miR-224低表达组术后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术后生存率则高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miR-224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呈高表达,其血清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这提示我们,miR-224可能成为新的原发性肝癌检测标记物和潜在的原发性肝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