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针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难的问题, 采用显色法、溶血细胞测试法、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从6种不同菌源对生物破乳菌产生菌进行了筛选。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了17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菌, 其中24h内破乳率高于70%的破乳菌有5株; 油田含油污泥、采油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和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是筛选破乳菌的较好的菌源; 显色法、溶血圈法存在检测范围的局限性; 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是最为简易和准确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采用模型乳状液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进行筛选最为直接和准确, 但工作量大、所需时间长, 因此在筛选高效破乳菌时, 建议采用表面张力、排油圈法进行初筛, 而后通过模型乳状液破乳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潜流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三级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页岩/钢渣强化潜流人工湿地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平均水力负荷为0.32 m·d-1的条件下,当进水有机物(CODcr)、总氮(TN)、总磷(TP)平均浓度为33.9、15.1和1.57 mg·L-1时,出水CODcr平均浓度为13.6 mg·L-1去除率为60%,面积速率常数KA值为0.3 m·d-1温度对CODcr的去除影响不明显;出水TN浓度在5.4~14.3 mg·L-1之间波动,KA值为0.09~0.31 m·d-1,去除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随着进水硝态氮比例的提高和运行时间的延长,湿地对TN的去除效率有上升趋势;稳定阶段出水TP浓度为0.6 mg·L-1去除率为50%,KA为0.26 m·d-1温度对,TP去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Alcaligenes sp.产脂肽生物破乳剂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破乳刺是应用于石油开采业中的新型破乳剂之一,本研究对筛选得到的一株破乳剂产生菌(鉴定为Alcdigenes sp.)产生的脂肽类生物破乳剂进行了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采用SAS软件的响应面回归方法对培养基中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碳源石蜡为4.76%、氮源牛肉膏为0.12%、磷源K2HPO4/KH2PO4为0.53/0.8%时,破乳剂的产生量为最大,比优化前提高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4.
Dietzia sp. S-JS-1利用废弃油脂生产生物破乳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破乳剂是近期开发出来的用于油水分离的新型破乳剂。本研究利用从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并采用16S rRNA鉴定为Dietzia sp.的一株破乳剂产生菌, 在以废弃油脂MWFO、SWFO为碳源培养下, 得到的生物破乳剂的粗重为4 g/L、3.5 g/L; 对于W/O、O/W模型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均可超过以液体石蜡产生的破乳剂, 且以SWFO废弃油脂培养得到的生物破乳剂可以同时应用于两种模型乳状液的使用。对于碳源利用方面Dietzia sp.在利用两种废弃油脂脂肪酸的过程中, 都是优先利用C16和C18的脂肪酸, 但对于两种废弃油脂的利用率上存在一定差异。采用TLC和FTIR分析发现, 3种碳源培养得到的生物破乳剂均为脂肽类生物破乳剂, 其破乳剂的化学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难的问题,采用显色法、溶血细胞测试法、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从6种不同菌源对生物破乳菌产生茵进行了筛选.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了17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茵,其中24h内破乳率高于70%的破乳菌有5株;油田含油污泥、采油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和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是筛选破乳菌的较好的菌源:显色法、溶血圈法存在检测范围的局限性;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是最为简易和准确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茵的筛选方法,采用模型乳状液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进行筛选最为直接和准确,但工作量大、所需时间长,因此在筛选高效破乳菌时,建议采用表面张力、排油圈法进行初筛,而后通过模型乳状液破乳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