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MpOBP8是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的气味结合蛋白,对于昆虫感知外界气味物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MpOBP8的克隆及其优化表达,获得可溶性目的蛋白,探索其嗅觉识别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半定量PCR对其组织差异表达进行分析;通过双酶切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2a(+)-MpOBP8,在大肠杆菌中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分析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克隆得到了淡足侧沟茧蜂MpOBP8基因(GenBank登录号:MG457156),该基因含有45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2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17.57ku,预测PI值为4.78。通过半定量PCR,在触角中检测到MpOBP8的表达,而在头、胸、腹中均未检测出表达。对其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显示:最佳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时机、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终浓度分别为25℃、6 h、菌体培养液OD_(600)为0.1-0.3和0.1 mmol·L~(-1)。大多数的靶蛋白能以上清形式表达,并通过纯化和浓缩得到了高浓度的靶蛋白。【结论】该研究克隆了淡足侧沟茧蜂的MpOBP8基因,并对其原核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探明了该蛋白的最优表达条件,大量获得该气味结合蛋白,为后期研究MpOBP8的嗅觉识别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芦笋皂苷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是一种常见蔬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在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良好的药理效应。芦笋中的甾体皂苷是其生物活性的主要表现物质,现已从芦笋中分离出的皂苷单体有19种。本文概述了它们的来源及结构,对其中已被报道的几种皂苷单体在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为进一步分离新的芦笋皂苷单体及其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后伤口愈合的形态学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洁  龚岚  邱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17(1):36-40,I0005,I0006
目的观察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后伤口愈合的形态学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A、B两组,均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刮除直径为8mm的角膜中央上皮),术后给予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滴眼,3次/日,1滴/次。A组在建模后第0、1、4、7天共4个时间点采用前节裂隙灯照相系统进行眼表照相,并计算损伤面积。B组在建模后第1、4、7天,按随机数字表法取2只兔的实验眼角膜,行透射电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前节裂隙灯照相系统记录了不同观察时间点损伤范围(伤口愈合面积)的动态变化。造模后第1天,角膜上皮全层缺如,损伤边缘处上皮细胞胞膜向损伤区内伸出褶皱的伪足;造模后第4天,上皮自周边向缺损区域爬行生长,覆盖整个角膜,可见2~3层细胞,主要为基底细胞和多角细胞,细胞连接松驰;造模后第7天,再生上皮分化较完全,约5~6层细胞,极向齐,连接较紧密,可见均匀分布的半桥粒结构。结论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后伤口愈合的动态形态学变化包括上皮细胞向心性移行、增殖,以及随后的分化,连接。  相似文献   
4.
数字病理技术能够对病理切片进行高分辨率数字化,并利用计算机和数据技术对数字化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和特征识别,以便降低病理医师的工作强度,提高诊断客观性和准确性,实现病理辅助诊断.全偏振显微成像是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类成像技术,具有不依赖染色、不造成损伤、富含亚细胞超分辨微观结构特征信息等优点,可在不同解剖学层次和空间尺度针对生物医学样本的微观结构进行定量表征,或对生命过程进行原位、在体的动态观测,在临床病理诊断等领域已经展示出了十分诱人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数字病理图像分析技术的概念和方法出发,简要介绍偏振成像方法以及基于偏振成像技术的数字病理图像分析方法的前瞻性研究成果,目的是展示偏振数字病理的概念、技术、方法和初步应用,并展望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主位结构理论,通过对10篇英语医学期刊论文讨论部分的研究,探讨了英语医学研究性论文讨论部分的主位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所具有的文体功能。结果发现,讨论部分的主要主位类型为单项主位和非标记性主位,语篇主位的出现频率高于人际主位。这些主位特点促成了讨论部分简明严谨、客观正式的文体风格。这些结果对于医学科研工作者增强文体意识和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角膜中央直径8 mm上皮刮除),建模后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滴眼,用法为3次/日,1滴/次,观察时间为7 d。在模型建立后第1、4、7天共3个时间点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对结膜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造模前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平均值为66.367±2.466(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0级;造模后第1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平均值为2.933±0.242(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3级;造模后第4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开始恢复,平均值为17.350±0.991(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2级;造模后第7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已明显恢复,平均值为32.467±2.244(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1级。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到造模后结膜杯状细胞大量减少,分泌颗粒排空,细胞凋亡,结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胞核固缩,胞质中可见溶酶体,上皮下及上皮细胞间炎症细胞浸润;随时间推移,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逐渐恢复,初期细胞形态欠规则,结膜上皮细胞胞间隙大,连接松散;后期杯状细胞数量明显恢复,形态饱满,分泌功能开始恢复。结膜上皮细胞分化好,细胞连接较为紧密。结论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可造成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下降及分泌增加,同时可造成结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功能以及结膜上皮细胞正常结构可在一定时间内自行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的动物模型,以L型钙通道α1c蛋白作为观察指标,观察RVOT-VT时对L型钙通道α1c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L型钙通道在RVOT-VT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三组,分别为对照组(10只)、室速组(10只)、室速加维拉帕米干预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三组实验动物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进行L型钙通道cdc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1、高频刺激主动脉与肺动脉交界处均诱发了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部位的室速,且室速持续时间均大于4小时。2、室速组L型钙通道α1c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干预组L型钙通道α1cc蛋白的表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1、室速组的心肌L型钙通道α1c蛋白表达发生了重构。2、维拉帕米可以改善心肌L型钙通道α1c蛋白的重构。3、L型钙通道在RVOT-VT发生、持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期模拟酸雨森林样地,利用箱式法同步测定了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森林土壤N2O排放通量,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我国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两种代表性森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5年(2014—2018年)观测周期内,两种林型土壤N2O排放通量在各模拟酸雨处理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湿季排放通量高于干季,并且年际变化较大。受2017—2018年度降水减少的影响,此期间两种林型土壤N2O排放通量普遍较低。两种林型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季风常绿阔叶林对照样方土壤N2O排放通量为12.6 μg N2O m-2·h-1,与对照相比,pH 3.5和pH 3.0条件下土壤N2O排放通量分别上升42.9%和61.1%,模拟酸雨显著增加了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N2O排放通量;模拟酸雨同样有促进针阔叶混交林土壤N2O排放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酸雨依旧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南亚热带典型森林土壤N2O排放通量将增加,且不同林型的增幅不同。  相似文献   
9.
江苏珍稀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分布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濒危现状及评估濒危等级是制定科学保护策略的关键。根据江苏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2012-2018)以及近年来相关调查资料, 我们采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与评估标准, 对江苏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 (1)江苏41种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植物的濒危等级可以分为7个等级。包括地区灭绝(RE) 2种, 占总种数的4.88%; 极危(CR) 10种, 占24.39%; 濒危(EN) 6种, 占14.63%; 易危(VU) 13种, 占31.71%; 近危(NT) 2种, 占4.88%; 无危(LC) 2种, 占4.88%; 数据缺乏(DD) 6种, 占14.63%。其中, 受威胁物种(包括CR、EN和VU)有29种, 占总种数的70.73%。(2)建议的江苏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74种, 隶属于40科62属; 它们的受威胁比例较高, 达74.32%。江苏人口众多、环境资源压力较大, 近年来生产经营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及宣传教育不足很可能是导致这些原生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 (1)尽快制定江苏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2)加强科学研究, 同时对部分濒危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积极开展野外回归、近地保护和动态监测; (3)继续加大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与间隔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88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间隔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将全子宫、大网膜、双附件、肿瘤转移灶、阑尾切除,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切除腹主动脉旁、盆腔淋巴结及受累的脏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新辅助化疗,行2-3次化疗后进行手术,采取TP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150 mg/m~2紫杉醇,行静脉滴注,持续滴注3小时,每天1次;0.06卡铂、2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行静脉滴注,每天1-3次;每个疗程间隔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腹水量、术中出血量、病灶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55%)(P0.05),腹水量、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病灶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间隔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间隔肿瘤细胞减灭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