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甘草次酸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机制。方法: 实验应用骨肉瘤细胞MG63作为研究对象,分5组。空白组、甘草次数组(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复孔。空白组为不含有甘草次酸的DMEM的培养基,甘草次酸组分别加入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的甘草次酸,阳性对照组加入白藜芦醇(40 μmol/L)。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当细胞进入生长平台期后使用0.1%的胰酶消化并按1×106 cells/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继续培养24 h。采用甲基四氮唑蓝检测细胞的增长率,Annexin V / 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MG63的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各组的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明显降低 (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和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5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增高、100 μmol/L和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50 μmol/L组和100 μmol/L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显著升高,而200 μmol/组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降低 (P<0.05);而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50 μmol/L、100 μmol/L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也显著降低,而200 μmol/L组的凋亡率则显著升高。各剂量组间比较,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效果最佳,差异有显著性(P<0.05);孵育48 h后,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效果无论在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还是凋亡比例其效果均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次酸对骨肉瘤细胞G63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通路,达到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 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向阳 《蛇志》2011,23(3):263-264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住院时间为(9.8±5.7)天,随访6个月~4年,除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及时进行,可降低复发率,达到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杜向阳  李本勇  李新艳 《蛇志》2014,(3):303-304
目的分析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方式,以提高对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甲状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诊治的98例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诊断中,CT诊断的准确率为76.58%,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4.26%,两者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92.17%。98例患者中,甲状腺多发结节伴发的乳头状癌88例,占89.79%;滤泡状癌8例,占8.16%;髓样癌2例,占2.04%。结论在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甲状腺癌的诊断中,超声、CT两者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甲状腺结节多与良性疾病并发,应行结节冰冻病理切片,明确性质后确定手术方式,力求一期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