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植物名称长白楤木(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 2材料类别茎尖、嫩芽. 3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1)启动及芽分化培养基:MS 6-BA 2.0 mg·L-1(单位下同) 2,4-D0.5 IBA 0.5;(2)增殖培养基:MS 6-BA 1.5 IBA0.2 NAA 0.1;(3)壮苗培养基:MS 6-BA 0.2 IBA0.2:(4)生根培养基:1/2MS 6-BA 0.5 NAA 0.5.以上培养基含蔗糖30 g·L-1、琼脂9 g·L-1,pH 5.8.培养温度22~26℃,光照度1 500~2000 lx,光照时间1 2 h·d-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吉林省不同地区豚草瘦果形态及微结构特征,为豚草的识别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吉林省吉林市磨盘山、吉林市龙潭山、桦甸市、蛟河市、长春市、四平市、公主岭市、通化市、白山市、白城市、松原市和乾安县12个地区不同豚草种群的瘦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描述和拍照,分析豚草瘦果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对瘦果形态及微结构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豚草果皮纹饰有条状纹饰、网状纹饰和穴状纹饰;瘦果的喙长度随年均降水量增加而增加、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果形系数随经度升高及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形态和微结构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将豚草瘦果分为3类(Ⅰ、Ⅱ、Ⅲ)。其中,Ⅰ类瘦果果皮纹饰网状、中果形、短喙类,种源主要来自蛟河市、通化市、公主岭市、松原市和乾安县;Ⅱ类瘦果果皮纹饰条状、小果形、中长喙类,种源主要来自吉林市磨盘山、吉林市龙潭山、桦甸市、长春市和四平市;Ⅲ类瘦果果皮纹饰穴状、大果形、长喙类,种源主要来自白山市和白城市。【结论】吉林省豚草瘦果形态及微结构存在差异,低纬度、高降水量有利于豚草瘦果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加拿大飞蓬种子萌发及幼根生长的影响,为科学防控加拿大飞蓬入侵提供依据。【方法】以当年生加拿大飞蓬成熟种子为材料,分别用蒸馏水(CK)和不同浓度5%、10%、15%、20%、25%的聚乙二醇溶液(PEG)(分别表示轻度、中度、重度、极度和极重度干旱胁迫强度)对加拿大飞蓬种子进行处理。测定日相对发芽率、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分析加拿大飞蓬种子萌发情况;测定幼苗根系宽、根系高、根平均直径、根面积、总根尖数及根分叉数,分析其幼苗根生长情况;并测定种子恢复萌发情况。【结果】无干旱胁迫的加拿大飞蓬种子萌发指标最高,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增加,种子萌发指标减小,极重度干旱胁迫下加拿大飞蓬种子不萌发。与CK相比,轻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对加拿大飞蓬根平均直径影响不显著,但会促进侧根与不定根生长;重度干旱胁迫下,加拿大飞蓬的总根尖数和分叉数显著增加。加拿大飞蓬种子在PEG浓度为20.13%的干旱胁迫下不发芽。种子在极度和极重度干旱胁迫下不萌发,但当水分条件充足时,种子依然具有萌发的能力。【结论】建议在加拿大飞蓬种子尚未成熟前进行人工拔除,或在加拿大飞蓬入侵地种植耐旱强、生长快、根系发达、竞争性强的植物,以控制加拿大飞蓬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鸡树条荚蒾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鸡树条荚蒾(Viburnum sargentii Koehne)。2材料类别带芽茎段。3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芽诱导培养基:(1)MS+6-BA1.0mg·L-1(单位下同)+IBA0.1;(2)MS+6-BA1.0+IBA0.3。增殖培养基:(3)MS+6-BA2.0+IBA0.3。生根培养基:(4)1/2MS+IBA2.0。  相似文献   
5.
长白楤木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凤国  姜炳文  胡荣 《植物研究》2001,21(1):110-112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 (GC -MS -DS)联用技术 ,首次研究了长白木忽木根部挥发油成分 ,鉴定出 1 6个化合物 ,占总含量的 92 .88%。成分中以α -蒎烯为主 ,质量分数达 50 %以上 ,此外含有β -蒎烯 ,胡椒烯等。  相似文献   
6.
1植物名称‘爱国者’(Patriot)是美国缅因大学培育的矮丛越桔(Vaccinium myritilloides Michaux)家系,英文名为蓝莓(blueberry)。 2材料类别当年生的新梢。 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改良的WPM[KH2PO4含量减少1/2,CaNO3为原来的1倍,NaCl为原来的2倍]。  相似文献   
7.
东北槭属的种子表皮雕纹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凤国  张玉钧 《植物研究》1998,18(3):361-365
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东北地区槭属(Ace)的11种变种的种皮雕纹进行了扫描观察,并拍制了电镜照片。从种皮的雕纹类型看,槭树属的种皮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1)嵌合型;(2)穴状条纹型;(3)条纹型;(4)网格型;雕纹的形态也支持了色木槭和元宝械作为两个独立种的处理意见;以及小果紫花槭作为紫花槭(Acerpseudo-siebolidianum(Pax.)Kom)的种下等级变种(var.kor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S)联用技术,首次了长白Song木根部挥发油成分,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2.88%,成分中以α-蒎烯为主,质量分数达50%以上,此外含有β-蒎烯,胡椒烯等。  相似文献   
9.
天女木兰遗传多样性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7个省份9个天女木兰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卫星技术(SSR)探讨天女木兰分子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9个天女木兰种群间存在较低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0.098 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0.146 8;种群间基因流为0.597 9(1),处于很低的水平。(2)天女木兰不同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9个天女木兰种群的遗传距离为0.068 8~0.214 2,遗传相似度介于0.82~0.93之间。(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个天女木兰种群在进化上形成2个主要分枝,贵州麻江种群为一支,其他地区的种群为另一支,其中贵州麻江的天女木兰生存状况较差。(4)天女木兰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分布的经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天女木兰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低,缺乏基因交流,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遗传学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