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附近海域浮游甲藻类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厦门附近海域浮游甲藻类49种,并对其生态特性以及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与讨论。分析的204号样品,系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逐月采自厦门海域的浔江区(Ⅰ区),西港区(Ⅱ区)和九龙江口区(Ⅱ区)。  相似文献   
2.
近5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对高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多样性维持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以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鹿种群为例,通过2013年和2021年对马鹿和牦牛种群数量、分布的调查,并整合了物种分布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评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放牧、道路、居民点等)对马鹿种群适应性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鹿种群在2013—2021年由890头增加到1 400头,根据种群增长模型预计在2050年马鹿种群数量将达到1 735头,但其适宜栖息地在2050年代下降43.4%,2070年代下降5.1%,表明马鹿种群增长与适宜栖息地缩小之间的冲突将不利于马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前马鹿与牦牛栖息地重合率为19%,2050年代为60%,2070年代为37%,且牦牛与马鹿存在食物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马鹿原有的适宜栖息地。为保护马鹿,建议减少牦牛的饲养量1 000~1 500头。本研究将种群增长模型、种间竞争关系与物种分布模型整合,把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延伸到种群层面,对其他物种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多著作者确定,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有机物质的形成,不仅能利用被葉片所同化的空气中的碳酸气,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利用被根系所吸收的土壤中的碳酸气。现代研究者所注意的方向,主要在於阐明碳酸气的根部固定对植物新陈代谢各别方面的影响。顯然,被植物根部所吸收的土壤碳酸气的生理作用,不僅局限於作篇碳的補充来源,而某些作者在其工作中却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这一方面,大概,是根部吸收土壤中碳酸气对植物所有的新陈代谢的活化作用都有极大的影响之故。  相似文献   
4.
植物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学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热点之一。研究亲缘关系相近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差异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的化学计量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对于亲缘关系相近物种沿海拔梯度各如何变化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因此,本研究在秦岭太白山海拔约1100-2200 m范围内,对槲栎(Quercus aliena)、栓皮栎(Q.variabilis)、锐齿栎(Q.aliena var.acuteserrata)、辽东栎(Q.wutaishansea)这4种栎属树种的叶片C、N、P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考察叶片化学计量特征随海拔的变化趋势,同时量化气候、土壤和地形3种影响因素对其变异规律的解释程度。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4树种叶片C含量随海拔升高先上升后降低,叶片N含量和N:P则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而叶片C:N随海拔升高而升高。(2)不同树种随海拔的变化趋势不同:槲栎与锐齿栎具有相似性,叶片N、P含量都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C:N都随海拔升高显著升高;栓皮栎的叶片N含量和C:N与前两者呈现相反趋势;辽东栎叶片C含量随海拔上升而下降,与栓皮栎相同,但其叶片P含量和N:P分别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先降低后升高的曲线变化趋势。(3)叶片不同化学计量特征值受到不同因子的影响。其中,叶片N含量和C:N主要受气候因子影响(解释度为39.91%和36.59%);叶片C含量主要受土壤因子影响(解释度为25.22%);叶片P含量、N:P和C:P则主要受到土壤因子和坡度影响(解释度有23.70%-39.83%),且这两个因子的交互效应影响较大(交互效应解释度有16.24%-24.72%)。本研究结果说明:(1)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在应对环境变化时,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格局及对应的养分策略,而且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它们的地带性分布规律;(2)地形因子会与土壤因子共同影响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在研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时,坡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类多功能生物催化剂,卤醇脱卤酶在手性β-取代醇和环氧化合物合成应用方面备受关注。目前催化功能较为清楚的卤醇脱卤酶不足40种,且绝大部分催化性能并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挖掘并鉴定更多的卤醇脱卤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克隆表达了来源于红螺菌科细菌Rhodospirillaceaebacterium中一个假定卤醇脱卤酶(HHDH-Ra)并对其催化特性以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将HHDH-Ra基因克隆到表达宿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为可溶性表达。底物特异性研究显示HHDH-Ra对1,3-二氯-2-丙醇(1,3-DCP)和4-氯-3-羟基丁酸乙酯(CHBE)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1,3-DCP为反应底物获得HHDH-Ra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8.0和30℃。pH稳定性结果显示HHDH-Ra在pH 6.0–8.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经过100 h处理以后仍能保持70%左右的酶活。温度稳定性结果显示HHDH-Ra在30℃、40℃条件下的半衰期为60h,且当温度提高到50℃时,该酶的半衰期仍有20h,远高于已报道的酶。因此,来源于Rhodospirillaceae bacterium新型卤醇脱卤酶具有较好的温度、pH稳定性以及催化活性,在合成关键化学、医药中间体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酸枣仁(Ziziphi spinosae semen)不同发育时期基因表达差异,识别酸枣仁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为进一步分析酸枣仁中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提供研究基础.以3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酸枣仁样本为供试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并从头拼接,对转录本进行功能注释和差异性分析.经StringTie软件组装拼接得到74472个转录本,其中有26.83%在NR、Swiss-Prot、Pfam、GO、KOG、KEGG数据库中得到注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发现,在酸枣仁转录组中与黄酮类合成途径相关的11条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编码斯皮诺素合成途径的一些酶类.酸枣仁中黄酮类成分斯皮诺素相关转录本信息为阐明斯皮诺素在生长期的积累提供重要依据,为提高酸枣仁品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索组蛋白H3K27me3甲基转移酶EZH2在人脂肪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表达情况及EZH2酶活性小分子抑制剂GSK126对人脂肪肉瘤细胞系SW872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筛选脂肪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和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术后活检标本共计23例,其中脂肪瘤7例,高分化脂肪肉瘤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7例,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ZH2的蛋白表达情况。体外培养SW872 脂肪肉瘤细胞系,采用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GSK126对细胞生存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的凋亡与抗凋亡(Caspase-1、Caspase-3、Caspase-7、Caspase-9、Bcl-2、Bag-3)、血管生成(VEGF-α)、干性(CD133、CD44、CD24)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和ATF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EZH2在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脂肪肉瘤,在良性脂肪瘤中的阳性表达少见(均P<0.05)。EZH2酶活性抑制剂GSK126对SW872 细胞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药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1、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均表达增强(均P<0.05),血管生成基因VEGF-?琢表达降低(P<0.01),干性基因CD133表达降低(P<0.01),其余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别。GSK126组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和ATF4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EZH2蛋白表达量与脂肪肉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EZH2有望成为脂肪肉瘤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恶性程度标志物。EZH2抑制剂可能成为脂肪肉瘤潜在的化疗药物,可能通过增强内质网应激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阔叶百里香(Thymus pulegioides)鲜、干茎叶精油含油率、化学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并比较精油对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的抑制效果。鲜、干茎叶含精油率分别为0.53%、0.37%,分别鉴定出35、40种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相同,均含有百里香酚(鲜样31.30%,干样26.82%)、麝香草酚甲醚、右旋龙脑和邻伞花烃等,只是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在抑菌实验中,百里香精油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意大利青霉和粉红单端孢。鲜、干阔叶百里香精油的组分较为接近,相对含量略有差异;阔叶百里香精油对3种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鲜样精油的抑菌效果好于干样精油。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宏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分析正在逐渐完善成熟.各种分析软件和流程的开发与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宏基因组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在遗传与进化、基因发现、宏基因组和人类疾病的相关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旨在结合宏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对宏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述,探讨宏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水稻非生物胁迫相关QTL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是水稻育种工作者的首要目标。近年来,不断恶化的环境条件使水稻生长面,临更多的逆境胁迫。其中,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从QTL角度研究水稻对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机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非生物胁迫相关QTL的研究进展,以及通过分子辅助育种手段创制多目标性状聚合的优良水稻品种的主要策略,为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和广适性的综合改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