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0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1)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CXCL10的表达;(2)建立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型,通过CXCR3拮抗剂-NBI 74330阻断趋化因子CXCL10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XCL10和CXCR3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CXCL10、CXCR3以及神经炎症因子TNF-α、IL-1β、IL-2 m RNA的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模型大鼠脑梗死侧CXCR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对侧和假手术组(P<0.05);(2)阻断CXCL10使得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中CXCL10、CXCR3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2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3)阻断CXCL10使得小鼠神经瘤母细胞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抑制CXCL10降低了氧糖剥夺模型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表明阻断CXCL10可能通过减轻神经炎症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peptide,Aβ)与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病(Alzheimer disease, AD)重要的风险因素。模型膜研究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和更新持续至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Aβ插膜后聚集状态与Aβ融合到脂质体膜聚集状态的差异,Aβ插膜后形成微通道的时间及与磷脂成分的关系等。本文试图解析这两个问题,同时,系统地总结出常用的和更新的模型膜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单层膜插膜及电镜样品的制备,脂质体制备方法的改进,脂质体膜上Aβ42经过高盐及酸清洗后的Western 印迹检测,ANTS-DPX研究脂质体泄漏等。研究结果显示:(1)胞外及膜内Aβ42单体与脂质体膜作用后的聚集状态存在差异,Aβ42单体插膜后更容易聚集成纤维,而膜内融合的Aβ42呈现寡聚体形式;(2) Sepharose CL-4B柱过滤比微型挤出器制备的脂质体更加均一分散;(3)Aβ42在膜上形成微通道很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与脂质体的磷脂种类相关。这些方法为Aβ42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用的研究手段,同时也为其他膜蛋白质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办法。研究结果使β淀粉样蛋白代谢过程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资料。方法:研究共纳入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68例CHF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Logisitic回归分析确定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确定RDW和hsCRP对于HFpEF诊断的最佳Cut-off值及其预测价值。结果:HFpEF患者的RDW(12.83±1.09)和hsCRP(8.70±17.81)水平显著低于非HFpEF组患者的RDW(13.58±1.20)和hsCRP(14.24±30.90)水平;较低的RDW(OR=1.831)和hsCRP(OR=1.003)是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RDW和hsCRP进行ROC曲线分析,hsCRP的AUC为0.814[95%CI(0.758~0.871)],最佳鉴别界值为185.6;RDW的AUC为0.694[95%CI(0.624~0.764)],最佳鉴别界值为13.15。结论:HFpEF患者的RDW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非HFpEF型心衰患者,RDW和hsCRP对于HFpEF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HFpEF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 Aβ)与神经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是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病的重要事件,但不同寡聚形式的Aβ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差异仍缺乏直接比较。本文通过膜天平、透射电子显微镜、Thioflavin T(ThT)和细胞毒性实验等方法,检测Aβ42单体、ADDL、原纤维等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与磷脂膜的作用方式,分析不同形式淀粉样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1)单层膜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Aβ42单体和寡聚体插膜能力存在差异,Aβ42单体能插入磷脂单层膜内,而Aβ42 ADDL不具备插膜能力;(2)透射电镜和ThT荧光检测,定性定量地分析出不同聚集形式的Aβ42具有不同的纤维化能力,Aβ42单体纤维化能力最强,而Aβ42原纤维的纤维化能力次之,Aβ42ADDL很难形成纤维;(3)Aβ42单体细胞毒性较弱,而Aβ42 ADDL和原纤维的细胞毒性较强。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磷脂膜存在的条件下,Aβ42单体可以插入膜内并迅速形成无毒性的Aβ42纤维,因此,细胞毒性较弱。而ADDL及原纤维不能插入膜内,纤维化能力较弱,从而以寡聚体的形式发挥细胞毒性。将单体、ADDL及原纤维形式的Aβ42与细胞膜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将为Aβ42在AD中的毒性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各种寡聚体入胞的方式及毒性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研究EBV体外再感染CNE-2Z细胞后,不同组分中PKC(蛋白激酶C)和TPK(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PKC和TPK活性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实验分三组即对照组、EBV组和EBV+TPA组,用免疫细胞化学(以小鼠抗EB病毒早期抗原)检测EBV在体外能否再感染CNE-2Z细胞,用特异底物法和特异激活剂法分别测定其PKC和TPK活性,MTT法检测CNE-2Z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结果显示未处理CNE-2Z细胞中PKC活性为膜性>胞核>胞液,TPK为胞核>膜性>胞液。EBV和EBV+TPA再感染CNE-2Z细胞后,抑制细胞增殖,同时胞液PKC和TPK活性升高,膜性和胞核TPK和膜性PKC活性降低。本研究结果提示,EBV可能通过影响不同细胞组分中PKC和TPK活性来调节CNE-2Z鼻咽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巨大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是口前比较成功的异源蛋白原核分泌达系统,可能成为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替代品,该文对该表达系统的特点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该系统质具有胞外蛋白酶活性低,质粒稳定,可以直接将表达的蛋白高效分泌到培养基中,且无内毒素,诱导剂廉价和易培养等优点.至今已有多个基因在巨大芽孢杆菌中成功获得表达,这个系统被使用得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peptide,Aβ)与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病(Alzheimer disease, AD)重要的风险因素。模型膜研究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和更新持续至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Aβ插膜后聚集状态与Aβ融合到脂质体膜聚集状态的差异,Aβ插膜后形成微通道的时间及与磷脂成分的关系等。本文试图解析这两个问题,同时,系统地总结出常用的和更新的模型膜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单层膜插膜及电镜样品的制备,脂质体制备方法的改进,脂质体膜上Aβ42经过高盐及酸清洗后的Western 印迹检测,ANTS-DPX研究脂质体泄漏等。研究结果显示:(1)胞外及膜内Aβ42单体与脂质体膜作用后的聚集状态存在差异,Aβ42单体插膜后更容易聚集成纤维,而膜内融合的Aβ42呈现寡聚体形式;(2) Sepharose CL-4B柱过滤比微型挤出器制备的脂质体更加均一分散;(3)Aβ42在膜上形成微通道很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与脂质体的磷脂种类相关。这些方法为Aβ42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用的研究手段,同时也为其他膜蛋白质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办法。研究结果使β淀粉样蛋白代谢过程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8.
【背景】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是一种人兽共患机会致病菌,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呈多形性。【目的】探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某养殖场雏鹅发生死亡的病因,研究致病菌的分类地位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通过病原菌的筛查和感染试验确定发病原因,对其16S rRNA基因测序,建立病原菌系统进化树,结合BD PhoenixTM 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分析鉴定,综合判定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分类地位;根据已报道的基因序列合成奇异变形杆菌的ure C、zapA、mrp A、ucaA、rsbA、pmfA、atfA、atfC8个毒力基因引物,通过PCR扩增研究病原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致病茵的16Sr RNA基因与已报道的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相似性在99%以上,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和BD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确定该菌株为P.mirabilis并编号为AYQ-1;8种毒力基因在该致病菌中均被检测到;雏鹅腹腔注射感染可导致雏鹅死亡,半致死浓度(LD_(50))为1.51×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链霉素、氨曲南和氧氟沙星等19种药物敏感,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和四环素等15种药物耐药。【结论】AYQ-1经鉴定为鹅奇异变形杆菌,毒力基因型为ureC(+)、zapA(+)、mrpA(+)、ucaA(+)、rsbA(+)、pmfA(+)、atfA(+)、atfC(+)型。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氧还酶6(peroxiredoxin6,Prdx6)是一种双功能蛋白质,具有GSH过氧化物酶和磷脂酶A2活性。前期研究构建布鲁氏菌强弱毒株感染绵羊白细胞层SSH c DNA文库,发现Prdx6在不同毒力布鲁氏菌感染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达,推测Prdx6可能在布鲁氏菌感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以RT-PCR技术,提取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总RNA,反转录制备c DNA,设计特异引物克隆Prdx6开放阅读框核酸序列,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以镍柱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Prdx6蛋白,免疫家兔制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鼠Prdx6兔源多克隆抗体,为后续进一步研究Prdx6蛋白功能提供科学依据和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用抗人p53蛋白单抗,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研究了蛋白激酶C(PKC)对CNE-2Z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P5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67.69±2.97。PKC催化区抑制剂Staurosporine(ST)和调节区抑制剂Sphingosine(SS)终浓度分别为2×10-6mol/L和4×10-5mol/L诱导细胞24h后,P5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0.44±4.25和29.19±2.39,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用终浓度为2×10-6mol/L的TPA和终浓度为4ug/ml的OAG分别作用24h后,P5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75±4.34和68.18±4.42,前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后者变化不明显。阳性细胞中对照组和OAG组以胞核和胞浆均着色为主,而SS、ST和TPA组以胞核着色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突变型p53基因在CNE-2Z细胞中有较高表达;通过抑制细胞PKC活性和耗竭PKC含量后,均可降低p53基因的表达;PKC激活剂OAG对该细胞p53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