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沙冬青是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树种,探究区系组成和群落特征对于维持西北干旱荒漠区脆弱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调查了26个蒙古沙冬青群落样地,采用TWINSPAN进行群落分类,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沙冬青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蒙古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以豆科、禾本科、菊科和藜科植物为主,隶属于28科63属90种,区系组成以地中海、北温带分布及世界分布为主。(2)TWINSPAN等级分类可将26个蒙古沙冬青样地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即蒙古沙冬青+蓍状亚菊群落、蒙古沙冬青+红砂群落、蒙古沙冬青+新巴黄耆群落、蒙古沙冬青+无芒隐子草群落、蒙古沙冬青+霸王群落、蒙古沙冬青+驼绒藜群落、蒙古沙冬青+白刺群落、蒙古沙冬青+沙鞭群落和蒙古沙冬青+毛刺锦鸡儿群落。(3)CCA排序分析显示,年均降雨量(F=2.8,P=0.002)、生长季降雨量(F=2.6,P=0.002)、速效氮(F=2.1,P=0.006)、太阳辐射量(F=2.1,P=0.008)、蒸汽压(F=1.9,P=0.006)、土壤有机质(F=1.7,P=0.04)、纬度(F=1.7,P=0.006)是影响蒙古沙冬青群落组成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
物种编目是区系研究、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珍稀濒危生物保护的基础。宁夏维管植物编目对该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植物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宁夏植物志(第二版)》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 按照APG Ⅳ分类系统修订了宁夏野生维管植物名录。结果显示: 宁夏有野生维管植物127科597属1,754种, 排名前10的优势科分别是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毛茛科、苋科、唇形科、莎草科、石竹科和伞形科, 这10科共有物种939种, 占宁夏野生维管植物总数的53.53%; 科的组成以物种数小于20种的科为主, 属主要以小于5种的属为主; 2007年至今累计发现新记录植物230种; 宁夏有珍稀濒危植物25科44属65种; 外来归化、逸生及入侵植物9科22属28种。就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而言, 宁夏野生维管植物较为丰富。本研究结果可为《宁夏植物志(第三版)》修订和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赵玲  杨博  刘万弟  马龙  高佳慧  李小伟 《生态学报》2022,42(24):10297-10304
摘要:性比、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对雌雄异株种群的繁殖、进化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斑子麻黄是雌雄异株且狭域分布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维持贺兰山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关斑子麻黄种群性比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分析了宁夏贺兰山四个不同海拔(S1、S2、S3、S4)斑子麻黄天然种群性比、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结果表明:(1)斑子麻黄性比与生长环境条件密切相关。4个种群都偏雄,生长环境严酷的S3、S4种群性别显著偏雄(p=0.02);不同龄级分析显示由于环境的差异对斑子麻黄种群偏雄的选择发生不同的龄级,生境条件好的S1、S2种群在幼龄和成年阶段显著偏雌或有偏雌趋势,偏雄发生在老年阶段;而生长环境严酷的S3、S4种群偏雄发生在幼龄阶段,成年和老年阶段有偏雄的趋势。(2)雌雄种群的关联性会决定种群的发展。S1、S3、S4雌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正关联→不关联”,雌雄的相互关联有利于繁殖,3个种群为稳定型;而S2种群在整个尺度上都表现为“无关联”,雌雄群体相互独立,各自发展,缺乏幼年、成年植株,为衰退种群。研究结果揭示了斑子麻黄雌雄群体的组成、结构及分布特征,为其保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以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其中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观察组采用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的18.37%(9/49)(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患者髋关节各项评分相比术前均有升高,术后3个月的各项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当中,采用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减少住院时间,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且可改善髋关节各项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5.
宁夏十字花科1种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宁夏十字花科1种新记录植物,小果亚麻荠(Camelina microcarpa).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藓类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适应机制,本研究沿海拔梯度在宁夏贺兰山青海云杉林设置15个样地,分析藓类地上组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藓类植物地上组织C、N、P含量与海拔无关,且均值分别为336.67、20.31和0.66 mg·g-1;地上组织N∶P均值为33.4,说明藓类植物生长受P限制。藓类植物地上组织中C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藓类植物地上组织中N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藓类地上组织化学计量特征的解释率为48.5%,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郁闭度、土壤全氮、土壤全磷;高郁闭度对藓类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研究了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物种多样性变化;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植物群落分布与土壤性状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风沙区荒漠草原物种较为单一,多集中在6~13种;不同群落类型间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差异显著;群落内竞争性较弱的物种减少,优势种具有较高的重要值。(2)群落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但变化趋势并不一致;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 7和0.880 2,而与优势度指数相关系数为-0.519 8。(3)CCA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含量较高、容重小时,植物物种相对丰富;对群落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土壤水分、容重和土壤有机质,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 8、0.683 8、0.532 9,物种和群落二者在CCA排序轴相关性较大的土壤因子较为一致。研究认为,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优势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明显,物种丰富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大于均匀度,土壤水分是影响该区草原植物群落分布的决定性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斑子麻黄(Ephedra rhytidosperma)群落是贺兰山山麓特有荒漠植物群落。该研究于2019年调查了16个斑子麻黄典型群落, 分析了物种组成的区系特征, 运用TWINSPAN软件对16个斑子麻黄群落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 1)斑子麻黄群落物种组成以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蒺藜科植物为主, 隶属13科24属27种。2)斑子麻黄荒漠群落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44.44%)和灌木(29.63%)为主; 区系以古地中海成分(44.44%)和东亚成分(33.33%)为主; 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40.74%)和强旱生(37.04%)为主。3)根据生活型和优势度, 斑子麻黄群落可分为斑子麻黄-半灌木荒漠(Ephedra rhytidosperma - Semi-Shrub Desert)和斑子麻黄-草本荒漠(Ephedra rhytidosperma - Herb Desert) 2个群丛组, 进一步划分为3个群丛: 斑子麻黄-刺旋花-兴安胡枝子 半灌木与草本荒漠(Ephedra rhytidosperma - 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 - Lespedeza davurica Semi-Shrub and Herb Desert)、斑子麻黄-刺旋花-中亚细柄茅 半灌木与草本荒漠(Ephedra rhytidosperma - 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 - Ptilagrostis pelliotii Semi-Shrub and Herb Desert)和斑子麻黄-中亚细柄茅 半灌木与草本荒漠(Ephedra rhytidosperma - Ptilagrostis pelliotii Semi-Shrub and Herb Desert)。  相似文献   
9.
王文晓  李小伟  黄文广  杨君珑 《生态学报》2020,40(23):8660-8671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中国西北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耐干旱、抗逆性强,在水土和荒漠化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蒙古沙冬青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因子互作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26个自然种群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了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蒙古沙冬青根际土壤细菌隶属于15门、43纲、68目、123科、185属;主要优势细菌群为蓝菌门(Cyanobacteria)65.74%、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1.7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6.28%(相对丰度>2%);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17.48%、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4.76%、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3.28%。RDA分析显示:生态因子能够解释蒙古沙冬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52.69%的方差,其中年均降雨量(F=12.8,P=0.002)、纬度(F=5.1,P=0.016)、太阳辐射(F=5,P=0.02)是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荒漠生态系统中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贺兰山东麓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于研究区沿海拔梯度设置了高山草甸、云杉纯林、山杨纯林、浅山灌丛和荒漠草原5个典型植被样地,测定了63种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和样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了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麓地区63种植物叶片平均C含量为520.46±62.08 mg·g-1,平均N含量为24.03±3.37 mg·g-1,平均P含量为1.69±0.51 mg·g-1;植物叶片N、P、C/N、C/P、N/P服从正态分布,而叶片C不符合正态分布,且叶片C/P和N/P较之C/N变异更大。(2)不同生活型植被叶片化学计量差异显著;叶片C、P含量乔木最高,叶片N含量草本最高;乔木植物叶片C/N最高,而N/P最低;叶片的C/P灌木最高。(3)植物叶片N含量、N/P和C/P均随海拔上升而增高,在海拔2073 m(山杨纯林处)显著降低,之后又呈显著增高趋势;而植物叶片P含量和C/N在山杨纯林处达到最高值随后呈显著下降趋势。(4)荒漠草原和浅山灌丛受到P限制,云杉纯林受到N限制,高山草甸可能受N、P的共同限制。虽然山杨纯林植物N/P<14,但因其具有较高的N、P吸收能力,且N转换率显著高于P,故不认为山杨纯林植物受到N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