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明亚洲飞蝗食物选择机制及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对比称重法、取食频数测定和人工饲喂方式,对亚洲飞蝗不同龄期食量变化、对不同寄主植物喜食程度及主要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飞蝗4龄至成虫阶段日取食量分别为0.39±0.02、0.50±0.02、0.75±0.07 g/d。雄性飞蝗4龄至成虫阶段的日取食量分别为0.30±0.06、0.41±0.03、0.71±0.11 g/d。同性别亚洲飞蝗不同发育阶段日取食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选取小麦、玉米、芦苇、早熟禾、苜蓿、冷蒿等植物,进行取食频数测定。亚洲飞蝗3龄蝗蝻喜食小麦和芦苇,少食苜蓿和早熟禾,偶食玉米,不食冷蒿。4龄蝗蝻嗜食玉米,喜食小麦,少食芦苇,偶食早熟禾,不食苜蓿和冷蒿;5龄蝗蝻喜食小麦,少食芦苇、玉米和早熟禾,偶食苜蓿,不食冷蒿。成虫喜食小麦和玉米,少食芦苇和早熟禾,不食苜蓿和冷蒿。分别以小麦、玉米、芦苇及三者同比例混合物饲养亚洲飞蝗3龄、4龄、5龄蝗蝻后,不同龄期蝗蝻发育历期、交配次数、产卵次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亚洲飞蝗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取食量逐渐增加,而亚洲飞蝗同一发育阶段雌性与雄性取食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亚洲飞蝗在每个年龄段对不同的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主要取食的寄主植物为小麦、玉米和芦苇。与单种饲料饲养相比,以混合饲料饲养的亚洲飞蝗发育历期最短,交配次数最少,产卵次数最多。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域野生欧李及其近缘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1个不同地域欧李及其近缘种属植物(桃、杏、李、樱桃)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用于不同地域野生欧李分析的25条引物中,共扩增出441个清晰可用的DNA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366个,多态性比为82.99%。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时,可将中国野生欧李资源划分为3个大的区域,分别为东北分布群、华北华东分布群与中西部分布群。用于欧李及其近缘种属植物分析的20条引物中,共扩出多态性带683条,多态性比率为98.99%。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时,欧李与其近缘种属植物分为3大类;欧李与麦李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桃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Nrf2 和HO_1 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手术切除肾癌组织标本42 例及正常肾组织42 例作为研究对象,42 例患者均未接受化疗或者放疗,采取免疫组织化SABC法测定Nrf2 和HO_1 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Nrf2 及HO_1 于肾癌组织及正常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肾癌组中Nrf2 阳性35 例 (83.3%),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14例(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HO_1 表达阳性31 例(73.8),显著高于正常 肾组织组15 例(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织Nrf2和HO_1 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0.536。结论:肾癌组织Nrf2 和 HO_1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更高,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表明Nrf2 和HO_1 在肾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油菜品种在4℃冷驯3天后11类151种膜脂分子的变化,计算了其中膜脂的相对含量、双键指数和碳链长度值。结果发现油菜膜脂的膜脂分子组成模式及其冷驯诱导的膜脂分子组成变化与前期实验中的拟南芥情况非常相似,冷驯3天诱导的膜脂分子组成变化较小,但是膜脂的双键指数略有升高,春油菜双键指数和冷驯积累的脯氨酸含量都比冬油菜多。上述结果说明,油菜的冷驯需要更多的时间,春油菜对冷驯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2002~2005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5种新记录:乌龟(Chinemys reevsii)、平胸龟(Platyternon megacephalum)、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银环蛇(Bungarus muhicinctus)和短尾蝮(Agkistrodon brevicaudus)。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爬行动物41种,隶属于3目9科27属,其中蛇类占80.49%。保护区的爬行动物以东洋界种为主占总数的82.93%,其次是广布种占总数的17.07%,无古北界种。结果表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种类丰富,这与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2009~2010年对江西省吉安地区乌鸫Turdus merula的繁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乌鸫的营巢时间在3月9日至16日,产卵时间是3月18日至26日,平均窝卵数5.14(4~6)枚(n=14),平均卵大小29.71 mm×21.16 mm,平均卵重6.63 g(n=71).孵卵和暖巢主要由雌鸟承担,但雄鸟也有暖巢行为,孵化率为65.83%,育雏期13~15 d,离巢率高达100%.与高海拔的乌鸫相比,当地乌鸫产大窝小卵,这一特征保证了大窝雏数和高离巢率,繁殖对策属于r-选择.  相似文献   
7.
脐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祖细胞,具备自我更新和增殖的能力,在特定条件诱导下可以分化为不同细胞,逐渐作为临床组织工程的来源细胞。近年来随着对脐血干细胞的不断研究,发现其在创面修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为创面临床治疗的一条新途径。本文从脐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集与冻存、体外扩增等方面对创面修复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黄族豪  刘迺发  龙进 《动物学报》2006,52(4):738-745
大石鸡(Alectorismagna)是中国西北部的特有种。我们测定了大石鸡兰州亚种(A.m.lanzhouensis)8个地理种群106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5′端458bp序列,研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27个变异位点共确定2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M2广泛分布,而许多单倍型为一些地方种群特有。单倍型分布沿着南北方向变化,存在明显的地理结构。8个种群中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的是定西种群,0.0069,最低的是海原种群,0.0028;单倍型多样性最高的是武山种群,0.86,最低的是北道种群,0.52。北方种群比南方种群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生树和单倍型分布表明,大石鸡兰州亚种存在两个明显的分支。溯祖理论、更新世冰期和花粉支持兰州亚种起源于兰州盆地,这个盆地是其遗传多样性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育自上海桃树上1种盾蚧中的斑翅跳小蜂属1新种:上海斑翅跳小蜂Epitetracnemus shanghaiensis sp.nov..文中给出了新种的形态特征图和该属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菜粉蝶对两种迁地保护的兰科植物传粉和繁殖成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地保护是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措施。为了解在新栖息地兰科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从而为兰科植物的保护提供借鉴, 作者对迁地栽培于深圳市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本地种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和外来种银带虾脊兰(Calanthe argenteo-striata)的传粉系统和繁殖策略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血叶兰和银带虾脊兰都具有白色小花组成的花序, 且花有距。在开放栽培条件下, 菜粉蝶(Pieris rapae)是这两种兰科植物唯一有效的传粉者。菜粉蝶携带血叶兰和银带虾脊兰花粉块的部位分别是降落时平衡身体的左侧足部和取食花蜜的喙。两种兰科植物传粉效率较高, 花粉移走与沉降的比值分别为1.14 : 1和0.74 : 1。血叶兰的结实率在2007和2008两年间无显著差异, 且均高于银带虾脊兰。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它为传粉者提供报酬; 另一方面是因为血叶兰的花期与菜粉蝶的盛发期相吻合, 有利于充分利用传粉者; 而银带虾脊兰的花期滞后于菜粉蝶的盛发期, 传粉者缺失使得部分花未能授粉。血叶兰和银带虾脊兰都是高度自交亲和的物种, 但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的现象; 自交和异交的繁殖成功率无显著差异。这两种兰科植物可能存在由传粉者导致的自交现象。血叶兰和银带虾脊兰在迁地栽培到兰科中心后生长良好, 每年花期都有自然结果的现象, 植株周围有新生幼苗的建立, 种群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显示出迁地保护的可行性。可以预测若干年后, 这两个种在兰科中心具有建立稳定种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