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种蛋白质等电聚焦银染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电聚焦是蛋白质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因一些生物材料蛋白含量太低,常规的考马斯亮蓝染色不能显示区带,给研究工作带来困难。人们曾考虑聚焦后用超敏感的硝酸银染色法克服之,但因聚焦后凝胶上含有Ampholine而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染色获得成功。现简介如下。 一、固定与浸泡  相似文献   
2.
做双向电泳常遇到第一向胶条(等电聚焦后的凝胶)的保存问题。有介绍将一向胶条低温保存,通常是普通冰箱冰格层,但若放不好,胶条会变形且很难恢复。有介绍将一向胶条存于液氮中,这代价较大,也较烦,在一般实验室做不到。把一向胶条长期放在水中保存也不好,一则容易长菌,二则胶条多了不易保管。 我们试将一向胶条(这里仅指平板聚焦电泳后的  相似文献   
3.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当尿酸生成增多和/或排出减少时,均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当血尿酸水平男性大于7.0 mg/dl,女性大于6.0 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作为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疾病,高尿酸血症以往仅侧重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等的诊断与治疗。目前新近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尿酸水平增高通常早于高血压的发生与进展,干预尿酸水平有望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随着高血压研究的全球化深入,对于尿酸及尿酸水平增高的流行病学、基础学与临床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对尿酸的合成与代谢;高尿酸血症成因及其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高尿酸血症通过引发一氧化氮合成水平减低、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机体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方面所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干预治疗对于高血压病的转归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评估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对区域水资源开发管理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利用柴达木盆地北部山区7个祁连圆柏树轮宽度数据,建立区域平均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对区域平均树轮宽度年表与巴音河水文站径流量进行相关、滑动相关和回归分析,模拟了巴音河1956—2002年6月天然径流量变化,进而分析出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树轮平均年表与6月径流量的相关性最强(r=0.63,P<0.01),两者相关系数在1986年后下降;基于1956—1986年树轮平均年表与6月径流量建立的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为50.8%;基于转换方程模拟的1987—2002年径流量均值与实际观测径流量存在显著差异,模拟均值比观测均值大3.01 m3·s-1。上游人类活动已经对巴音河径流量的变化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巴音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有必要将人类活动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加以考虑,以保障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西洛他唑预防和治疗老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地分为加用或未加用200 mg西洛他唑负荷剂量组。术前、术后24小时及术后30天时检测和比较各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的PRU、ARU及P2Y12%inhibition值均较两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和两联负荷剂量的抗血小板治疗的给药时间(第一次投药至冠脉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0.2小时(95%可信区间:7.4-13.1小时)和7.8小时(95%可信区间:4.5-11.2小时),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术前HPPR(83.3%和46.7%,P=0.003)、术后24小时(36.7%和13.3%,P=0.018)及术后30天HPPR(40.0%和16.7%,P=0.045)的发生率均较两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在术后30天的随访观察期间,两联抗血小板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并进行了血运重建术;无1例心源性死亡、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次要终点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两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附加200 mg西洛他唑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的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