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改善并建立一种新的大鼠雪旺氏细胞(SCs)的培养方法,为研究外周神经损伤修复模型及其它外周神经相关实验提供高纯度、多数量的SCs。方法:麻醉后显微镜下解剖并分离新生3天内SD大鼠的坐骨神经,采取植块培养的方法,显微镜下尽量剥除坐骨神经纤维外膜,并梳理松解坐骨神经的神经纤维束。梳理后剪碎坐骨神经,每小块种植于培养皿中,使用纯血清培养4小时,再加入正常的DMEM/F12培养基,消化培养2-3代。最后用S-100及GFAP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纯度鉴定。结果:本实验在总结前人实验的基础上,联合创新采用坐骨神经外膜剥除、神经内膜梳理、纯血清培养以及胰酶差速消化等方法,短时间内获得SCs的纯度可达99%以上,可用于进一步对雪旺氏细胞的功能进行研究。结论:这种选用乳鼠坐骨神经植块、血清培养的方法简单易操作,无需额外的生长因子及抑制因子,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高纯度的SCs。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典型的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闪电样的疼痛发作,疼痛剧烈,常无法忍受,呈电灼、针刺、撕裂样,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疼痛多发生于单侧,常有扳机点表现,其多表现为散发,而家族性三叉神经痛报道罕见,至今世界范围内报道仅50余个家系,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与散发性三叉神经痛存在明显差别,尽管散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因为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REZ区已被普遍接受,但关于家族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是否为血管压迫存在争议,其遗传模式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文章复习了相关文献,并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综合,结合我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原则、遗传模式等作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