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新一代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利用梭菌的发酵生产丁醇已成为热点。选用能生产丁醇的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S1.7,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S1.132,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AS1.134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CMIB 8052,在多种糖源下进行发酵培养,通过比较其在不同糖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糖利用率、丁醇及副产物产量、对丁醇、木糖耐受能力等,综合筛选出了最适用于发酵生产丁醇的备选菌种。NCMIB8052因具有最高产量、相对优良的耐受性及可利用多种糖源的特点,而被确定为发酵能力最强的菌种。  相似文献   
2.
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星康吉鳗摄食生态及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于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地笼网和延绳钓捕获的279尾星康吉鳗样本,从胃含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等级、营养生态位和营养级等方面对其摄食生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海区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斑头鱼、褐菖鲉、花鲈等9种鱼类的胃含物分析结果,构建人工鱼礁区鱼类关键种的简化食物网模型.食性研究结果表明:星康吉鳗共摄食7类30余种饵料,虾类是其最主要的饵料类群,其次为鱼类和头足类,大泷六线鱼、方氏云鳚、鹰爪虾、玉筋鱼和日本鼓虾等是其优势饵料.星康吉鳗的饵料生物组成随肛长和季节发生显著变化.四季均以鱼类和虾类为主,春季胃含物中包括头足类,秋季包括头足类和蟹类,冬季亦有蟹类出现.肛长≤12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鱼卵和鹰爪虾,120~130 mm肛长组主要摄食玉筋鱼和日本鼓虾,肛长>13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大泷六线鱼和方氏云鳚.其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肛长而变化,空胃率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平均胃饱满系数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不同肛长组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人工鱼礁区简化食物网结构显示:鱼类关键种的营养级均在3级以上,星康吉鳗的营养级为4.636,处于海区食物网的最顶端.虾类、蟹类、端足类和软体动物等是鱼类关键种的主要饵料,甲壳类、方氏云鳚、大泷六线鱼和玉筋鱼是高营养级鱼类花鲈和星康吉鳗的主要饵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不同浓度(A_(450nm)表示)的高压灭活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水杨酸对萝卜溶菌酶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结果表明,诱导时间24h效果最好,白色葡萄球菌最适浓度A_(450nm)为0.94,酶的活力提高了2.34倍;大肠杆菌最适浓度是A_(450)nm为0.55,诱导酶活力提高了0.75倍,以0.2%的水杨酸为诱导物时,第4d和第8d的效果最好,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4和1.7倍.以酶作用产物进行田间叶面喷施和叶面喷施加根部灌施进行诱导,48h后酶活力提高2.16和3.66倍.  相似文献   
5.
萝卜溶菌酶诱导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不同浓度(A450nm表示)的高压灭活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水杨酸对萝卜溶菌酶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结果表明,诱导时间24h效果最好,白色葡萄球菌最适浓度A450nm为0.94,酶的活力提高了2.34倍;大肠杆菌最适浓度是A450nm为0.55,诱导酶活力提高了0.75倍,以0.2%的水杨酸为诱导物时,第4d和第8d的效果最好,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4和1.7倍。以酶作用产物进行田间叶面喷施和  相似文献   
6.
马粪海胆对环境变化的耐受性与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采自青岛近岸的马粪海胆进行温度、盐度、光强与底质等因子的耐受及选择实验。结果表明,青岛近岸马粪海胆的适温范围约在8-22℃,对温度的选择受驯养水温的影响;属窄盐性种类,适盐范围约在30-35;喜好弱光环境,饥饿状态的选择光强(8-25lx)较非饥饿状态(10-35lx)低;对粗沙砾底质具明显的正选择,而对细沙性底质呈明显的负选择。  相似文献   
7.
尤凯  曾晓起  陈大刚  刘群  张秀梅 《生态学报》2004,24(5):1006-1014
对采自青岛近岸海域的马粪海胆从其对各种饵料的选择和摄食吸收、温度与自身湿重对其摄食率的影响以及摄食活动特征等方面进行实验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马粪海胆在多种海藻并存的情况下 ,对海带及裙带菜等褐藻具明显的选择性 ,对石花菜及孔石莼等藻类的喜好性较差 ,但在食物匮乏条件下 ,马粪海胆的食谱则变得相当广泛。马粪海胆对裙带菜及海带的摄食率均明显高于孔石莼 ,但其对孔石莼的饵料吸收率则高于海带及裙带菜。马粪海胆的摄食受温度条件及自身湿重的影响 ,温度偏离适宜范围对摄食有抑制作用 ,日摄食率与湿重呈显著的指数下降关系 ,摄食率与湿重、温度因子可建立具较高可靠性的指数回归模型。马粪海胆对食物的口面吸附与对其摄食密切相关 ,其摄食活动与湿重呈显著的指数下降关系 ,而与排便活动呈显著的正相关 ,随湿重增加排便活动虽呈下降趋势 ,但未达显著水平。自然光照条件下马粪海胆的夜间摄食强度通常高于日间 ,但在全遮盖的无光照条件下这种昼夜摄食差异则变得不显著 ;对摄食活动的连续观测表明马粪海胆的摄食活动受光强变化的影响 ,其摄食活动的高峰出现在光强减弱的早间及傍晚 ,而日间的强光照环境会抑制其摄食活动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危重症,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但尚无特效疗法,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因其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存在肠道微生物失调,而由胰腺炎引起的菌群失调和菌群移位导致的肠源性感染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进展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机制,探索新的微生物共生协调策略,获得人类健康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究南海海藻共附生放线菌资源的多样性及潜在的应用价值,对中国西沙群岛来源的海藻进行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筛选。【方法】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2种不同分离培养基对不同采样位点的6种海藻进行放线菌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的放线菌进行鉴定;用打孔法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等10种敏感细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对筛选得到的目标活性菌株HZ014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AntiSMASH在线工具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其产生新型活性物质的潜力。【结果】从6种海藻中分离得到36株共附生放线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2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 2株、诺卡氏菌属(Nocardia)3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5株和盐孢菌属(Salinispora) 24株;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36株共附生放线菌发酵粗提物对至少1种敏感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菌株发酵粗提物的抗菌活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植物化感物质及化感潜力与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化感作用与许多生态因子有关.土壤养分缺乏,影响着许多植物化感物质的产生,从而影响植物的化感潜力;反过来,植物化感物质也通过络合、吸附、酸溶解、竞争、抑制等方式影响土壤的养分形态和水平.本文总结了植物化感物质及化感潜力与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加强植物化感研究与土壤 植物营养学研究的结合,以更深入地阐明植物化感物质、化感作用与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加强植物化感研究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的结合,以类似自然(nature-like)的方式模拟自然界植物所受的养分干,使养分干扰的化感研究结果更加逼真、可靠;加强对养分过量及受污染时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为揭示农业和林业生产中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生物量变化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