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热值测定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热值是指植物干物质在完全燃烧后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值,它反映了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固定太阳辐射能的能力,也是衡量第一性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植物热值的测定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一、氧弹式热量计的结构、原理和类型测定植物热值含量的主要仪器是氧弹式热量计。它主要由氧弹、金属内筒和外筒、搅拌  相似文献   
2.
全国森林生态学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5日至9日在哈尔滨市东北林学院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东北林学院研究生会、北京林学院研究生会共同发起并主办的。会议得到了两院领导、老一辈森林生态学家以及有关领导部门和学术团体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东北林学院副院长朱国玺同志、两院著名森林生态学家汪振儒教授、王业蘧教授、周以良教授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或专题学术报告;林业部教育司雷振刚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词,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会议收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解者亚系统水平研究了东北羊草草原土壤中微生物生长的季节变化.多种生态因子的季节变化及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综合作用规律。微生物总数,总生物量和总呼吸强度的季节动态呈单峰上凸式曲线变化,8月份有明显的高峰值出现,它们分别为:2689.0×10 ̄4个/g·干土、25.41×10 ̄(03)g/g·干土、0.8952×10 ̄(-3)gCO_2/g·干土·d。土壤生态因子的季节变化与土壤微生物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同时利用IRM的模型─—探讨了生态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综合作用规律:生态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综合作用指数r_n在整个生长季节中为0.00318-0.1115,其中7-9月份r_n较大,对出生物生长的限制作用较小,微生物生长较快,5、6和10月份r_n较小,对微生物生长限制作用较大,微生物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镜对叉蕨科7属30种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详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叉蕨科30种植物的叶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深波状或浅波状,具单晶或针晶;上表皮细胞的长宽比为1.62~4.0,下表皮细胞的长宽比为1.63~3.06。(2)在30种植物中共观察到7种气孔器类型,分别为: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和不规则型,每种植物分别具有4~7种气孔器类型,均为下生型气孔;气孔长宽比为1.22~1.91,气孔密度为8~76个/mm2,气孔指数为3.9%~25.7%。(3)基于气孔器类型组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种植物分成3个类群。(4)对叶表皮形态特征分析认为,轴脉蕨属应介于叉蕨属和肋毛蕨属之间,且与叉蕨属关系更近;叉蕨属的范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支持将肋毛蕨属从叉蕨科中分离出来置于鳞毛蕨科,但不支持黄腺羽蕨属归入鳞毛蕨科。  相似文献   
5.
在增强UV-B辐射下,以3年生兴安落叶松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幼苗的光合色素(Chla、Chlb和Car)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0.5 mmol·L-1的SNP对增补UV B胁迫下的兴安落叶松幼苗产生显著影响。0.5 mmol·L-1的SNP能够显著抑制增补UV-B辐射后光合色素、Fv/FmΦPSⅡFv′/Fm′和qP的明显下降以及Chla /Chlb、FoNPQ的升高。表明了外源NO能够减轻UV-B辐射胁迫下兴安落叶松幼苗光合反应中心的生理损伤,从而增强兴安落叶松幼苗对增补UV-B辐射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及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丹凤牡丹(Paeonia ostii)种皮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牡丹种皮总黄酮匀浆提取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匀浆时间、匀浆次数4个因素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液料比20∶1,匀浆时间4 min,匀浆次数2次。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得牡丹种皮黄酮提取物含量为52.19 mg·g-1。测定了牡丹种皮黄酮对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牡丹种皮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强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为牡丹种皮变废为宝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旱生金毛裸蕨(Gymnopteris vestita)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旱生金毛裸蕨孢子三裂缝,成熟时黄褐色,接种后10~15d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母细胞首先形成单列的丝状体,其后配子体发育明显区别于非旱生的蕨类,金毛裸蕨配子体发育最明显的特征是形成大量的分枝,通常单列的丝状体基部细胞可通过细胞纵分裂形成丝状分枝,这些分枝又可进一步产生新的分枝,分枝的末端可形成片状体,这些片状体又可产生分枝丝状体或片状体,最终整个配子体可发育为群丛。有时,单列的丝状体也可直接发育为片状体,然而这些片状体并不发育为原叶体而是产生大量的丝状分枝。当群丛形成时,在丝状体或片状体表面可产生数量较多的精子器,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并没有发现颈卵器。如果培养条件适宜,配子体可进行营养繁殖,持续较长时间,老的片状体上可产生新的丝状体。金毛裸蕨位于群丛外的大型心形原叶体可进行无配子生殖产生孢子体。金毛裸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包括多分枝、发达的营养繁殖及无配子生殖现象的发生,表明了金毛裸蕨配子体群丛的形成是对于旱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选取超声波提取法对红松树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多酚提取率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物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红松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比(g·m L~(-1))1∶30,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80℃。本文也对红松多酚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杨树多酚、蓝莓多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0.01~100μg·m L~(-1)范围内,3种多酚都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大小顺序为:蓝莓多酚红松多酚杨树多酚。  相似文献   
9.
奥沙利铂被称为第三代铂类药物,特别对胃肠道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奥沙利铂的主要作用靶点是DNA分子,但它与DNA分子形成的关键结构和作用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探索奥沙利铂与DNA在活体外的相互作用过程,从而揭示奥沙利铂产生抗癌作用的主要分子结构基础.首先使用紫外光谱研究了较高浓度奥沙利铂与DNA的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观察了不同浓度奥沙利铂与质粒DNA在37℃条件下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结构形貌变化,分析了奥沙利铂与DNA相互作用的过程.高分辨原子力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奥沙利铂与DNA作用后可导致质粒DNA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DNA分子逐渐由伸展的链状变化为相互缠绕并带有许多结点的紧密结构,最终变化为更紧密的球状结构.本研究结果表明奥沙利铂可通过化学键合作用和静电作用使质粒DNA逐渐凝集为紧密的球状结构,这种结构可能对奥沙利铂的抗癌活性和毒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粉碎后与常规预混原料按照比例(以质量百分比计):假苍耳草粉50%、玉米粉11%、豆饼粉20%、麦麸9%、鱼粉3%、骨粉5%、酵母粉1%、食盐1%混合制备成颗粒饲料,分别以相当于假苍耳含70、60、50、40 g等4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喂饲常规饲料,每天喂饲幼兔。室内单笼60 d饲养后,分别进行血清学检验、血常规检验、解剖实验及增重效果评价,探讨假苍耳对幼兔适口性和毒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假苍耳含量的配合饲料对幼兔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假苍耳适口性良好、无毒性症状,各项测定数据无显著差异,从饲用价值角度来说,假苍耳代替部分幼兔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