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芽孢杆菌属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芽孢杆菌能产生不同的胞外多糖,根据多糖中的中性糖组成,可以把产生多糖的芽孢杆菌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中性糖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的菌株,计有B. subtils, B. pu-milus, B alvei B. cereus, B. sphaerieus, B. lichniformis, B. laterosporus, B.Pulvifaciens,B.brevis,B.Mycoides,B.Polymyxa,B.Popilliae,B.Macerans,B. fitmus B. megaterium; 第二类为中性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菌株,计有 B.polymyxa,B. larvae, B. thermop-hilus B.Mycoides;第三类为中性糖由四种以上单糖组成的菌株,计有B. megatetium, B.coagulans 和 B.Circulans B.Polymyxa B.Larvae产生的胞外多糖是一种类琼脂型的多糖,它们的水溶液(1%)具有加热熔化,冷却后凝固的特征,这种多糖是酸性多糖,它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糖醛酸组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实验感染食蟹猴疟原虫后9、10和14天的斯氏按蚊阳性蚊胃,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晚期(分化的)卵囊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皱褶。成孢子细胞体常呈圆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子孢子芽从其表面长出。子孢子体细长,稍弯曲,体表光滑;虫体前部较细,顶端稍平,后部稍粗,末端钝圆。本文对成孢子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予以较详细描述,对子孢子出囊方式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国外自60年代中期起重视疟疾病因性预防研究工作。但报道的多是伯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方面的资料。约氏疟原虫1965年被发现、1974年被用于疟疾病因性预防药物筛选研究,关于各品系小鼠对约氏疟原  相似文献   
4.
<正> 1990年2月作者在山东省泰安市采集到板栗病害标本。通过对病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孢子萌发试验,致病性测定及形态鉴定,确认该致病菌为板栗簧顶孢霉(Acrospeira mirabilis Berke & Br.)。国外最早研究的国家英国,美国,西班牙,报道该菌可寄生在板栗仁上,有时可引起相当大的损失。而我国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植物蛋白冠的形成过程以及蛋白冠的形成对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选用3种平均粒径为200nm不同表面修饰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微球和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hawkeri)为对象,将3种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分别与新几内亚凤仙的叶蛋白提取物进行反应,反应时间分别为2、4、8、16、24、36 h。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观察其形貌变化,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进行表面粗糙度测定,使用纳米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水合粒径及zeta电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鉴定蛋白冠的蛋白成分。从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以及分子功能3个方面对蛋白进行分类,研究不同表面修饰的纳米塑料对蛋白的吸附选择,探究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植物蛋白冠的形成与特征,预测蛋白冠对植物造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增加,纳米塑料的形貌变化越发明显,表现为尺寸和粗糙度的增加和稳定性的增...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物种丰富且属于气候变化敏感区,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物种的潜在分布影响,对于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一级濒危藏药植物全缘叶绿绒蒿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平均算法(weighted average algorithm, WAA)构建随机森林(RF)、灵活判别分析(FDA)及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集成模型,同时对比分析了WAA模型和不同生态位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利用WAA模型预测了全缘叶绿绒蒿在当前(1970~2000年平均)和未来(2041~2060年平均)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其中未来气候考虑了2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2-45和SSP5-85)。结果显示:(1) WAA模型的预测表明,基于RF、FDA和ANN的集成模型的AUC值为0.926,在AUC值最高RF模型的基础上提高了3%,在FDA和ANN模型的AUC值的基础上均提高了5%。(2) WAA模型确定,全缘叶绿绒蒿的潜在分布对年降水量和最暖季降水量最为敏感,其次是最热月份最高气温,同时对最湿月份降水量以及等温性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3)当前全缘叶绿绒蒿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部至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西藏东部。(4)未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全缘叶绿绒蒿潜在分布预测表明,在2050年SSP2-45情景下,全缘叶绿绒蒿的潜在分布区大小与当前潜在分布区大小基本相同,但整体向西北方向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迁移;在SSP5-85情景下,全缘叶绿绒蒿的潜在分布区明显收缩,且向西北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边缘种群的表型可塑性和本地适应性的解析是预测植物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的基础。本研究以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的北缘种群为核心对象,以中心种群(中部、南部种群)为对照,进行3地同质园实验,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模拟未来气温变化情形下普通野生稻种群的表型表现。结果显示,普通野生稻各种群具有丰富的表型可塑性,种群间表型可塑性存在差异。北缘种群在株高、种子量和越冬存活率等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本地适应性,反映了对相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北缘种群无论北移还是南移都能够正常结实、完成生活史,说明在未来气温变化情形下也能生存;中部和南部种群在上海同质园都不能越冬存活,提示极端低温对于低纬度种群影响较大。这些结果表明,尽管普通野生稻存在明显的适应性分化,但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能力,北缘种群和中心种群都能适应当前的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报道了约氏疟原虫配子体在小鼠外周血中自然消长规律以及血传代数、接种剂量、无性体寄生率对配子体消长曲线水平的影响。 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yoelii)是兰多(Landau)等1965年自中非共和国红树鼠(Thamnomys rutilans)体内分离获得。与伯氏疟原虫(P. berghei berghei)相比,具有毒力低、孢子增殖要求的温度不苛刻、囊合子和组织裂殖体大、裂殖体含的裂殖子数目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临朐中中新世柄杯鹿头骨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柄杯鹿头骨的发现 1965年春,山东省临朐县解家河硅藻土矿的工人同志们,在开采时发现了一批保存完好的动、植物化石。矿区党政领导及工人群众,十分重视这一发现,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北京自然博物馆和有关部门。同年四月间,笔者之一赴现场采集了一批化石。本文所描述的栖杯鹿头骨即其中之一件。柄杯鹿类化石过去发现报导的多为鹿角和零星牙齿及其它部分。因此,有关这类动物的形态特征、亲缘关系以及分类系统位置等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此次所发现的完整新材料,有助于对诸问题的进一步的了解,故予以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