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徐芳芳  谢宁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4):1255-1263
互联网时代下新兴技术推陈出新,传统讲授型课堂面临诸多挑战。秉承“教”与“学”并重的理念,深圳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探索并初步实践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开放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综合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对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进行了系统重构,将每个教学单元设计为讲授(presentation,P)-内化吸收(assimilation,A)-温故知新(review,R)-讨论(discussion,D)-讲授(presentation,P),即P-A-R-D-P这5个环节,其中课前P-A环节采用线上SPOC、课中R-D-P采用对分课堂形式。这样的混合教学模式既不忽视传统课堂中教师系统传授知识的重要性,也不完全让学生自学,打造了教师充分设计、学生充分参与的良性互动课堂氛围,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达到“教”与“学”及“权”与“责”上的动态平衡,获得了学生的充分肯定,达到了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QQ)技术在膜生物污堵防控中的应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已成功分离纯化的高效QQ菌有限,更多高效QQ菌资源亟待挖掘。【目的】从实际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MBR)活性污泥中采样,分离并富集高效QQ菌。【方法】以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136为报告菌株,使用指示琼脂平板法测定各菌株的N-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Octanoyl-DL-Homoserine Lactone,C8-HSL)降解能力。以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VIR24为报告菌株,定量测定所得QQ菌降解N-己酰高丝氨酸内酯(N-Hexanoyl-DL-Homoserine Lactone,C6-HSL)信号分子的能力。通过微生物形态、生理生化及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构建系统发育树、扫描电子显微镜形态观测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用共培养法分析QQ菌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能力,通过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化QQ菌。【结果】筛选出了6株高效QQ菌,其中对C8-HSL分解能力最强的为杆状、革兰氏阴性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 sp.) JL5。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L5能在10 h内完全降解C6-HSL。菌株JL5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和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 SK-1生物膜的形成。固定化后的JL5微球仍具有高效的C6-HSL和C8-HSL信号分子分解能力,而且分解速度较被广泛报道的红球菌(Rhodococcussp.)BH4更快。【结论】研究分离得到了高效的QQ菌,能够有效抑制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Lactones,AHL)型群体感应菌生物膜的形成,固定化后仍然具有强QQ活性,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后续QQ膜生物污堵防控技术的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鞍区占位包括垂体起源的和非垂体起源的占位性病变,其中以垂体腺瘤最为常见。由于鞍区其他占位性病变在颅内的解剖位置与垂体腺瘤十分接近,因此垂体腺瘤的诊断与鞍区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是影像科医师所面临的挑战。将鞍区其它少见的占位性病变与垂体腺瘤相鉴别,给出正确的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手术入路和避免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如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鞍区占位性病变常需要将垂体腺瘤与Rathke囊肿、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脊索瘤、颅内转移瘤相鉴别。本文总结了目前垂体腺瘤等其他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以便于鞍区常见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外引植物如何和当地生物建立相互关系是入侵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本实验以西双版纳当地自然分布的长叶西番莲(Passiflora siamica)和近年从南美新引种的红花两番莲(P.coccinea)为材料,探讨两种西番莲植物-蚂蚁-植食昆虫间相互关系系统对变化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共有24种蚂蚁取食花外蜜液,利用两种西番莲的蚂蚁数量没有显著差异(t=1.30,P=0.20),但在种类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χ~2=14.76,df=4,P<0.01).植食昆虫多为蜗牛、螽斯、鳞翅目幼虫等广适性昆虫.去除蚂蚁处理均未对两种西番莲植物的平均叶面积损失造成显著影响.该研究表明两种两番莲的花外蜜腺-蚂蚁-广适性昆虫的相互作用系统对变化的响应没有显著差异,而与专食性昆虫相互作用系统对变化的响应的差异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