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日本精神医疗中心前理事长和附属脑研究所前所长、知名神经生物学家柘植秀臣教授于1983年5月4日在东京逝世,终年78岁。为了悼念这位为发展中日人民友好事业,为开展中日科学文化交流做了不懈努力的国际友人,我国中日友协前会长廖承志曾发去唁电和悼词,在追悼会中宣读。柘植先生1905年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位医生家庭中,1929年毕业于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部生物系,接着便赴美深造,在比较神经学家C.J.Herrick和G.E.Coghill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关于鸟类、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神经解剖学和行为学的研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以惊人的毅力,在短期内做了大量工作,并写出了  相似文献   
2.
用氨基酸超微量玻璃纸电泳法测定了对虾的单个运动巨大纤维、内侧巨大纤维、神经节大细胞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其结果如下:1.运动巨大纤维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内侧巨大纤维。运动巨大纤维中门冬氨酸的浓度比谷氨酸的约高一倍,而在内侧巨大纤维两者的浓度未见有明显差别(表1)。将对虾两种巨大纤维的游离氨基酸浓度与其它动物(龙虾、海蟹,乌贼、蟾蜍等)有关资料相比,则见对虾运动巨大纤维的两种酸性氨基酸(门冬氨酸与谷氨酸)含量均明显低于其它海产动物的,其中内侧巨大纤维的甚至与蟾蜍坐骨神经的相近。至于中性氨基酸含量,内侧巨大纤维的亦较其它海产动物神经的为低(表3)。2.神经节大细胞与两种巨大纤维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成份都有一定差异:无论酸性或中性氨基酸,前者的均显著地高于后者的;γ-氨基丁酸存在于大神经细胞中(含量71.3毫克/100立方厘米细胞),而在两种巨大纤维中均未能测出(表2)。文末对上述结果同对虾神经纤维结构、功能特点的可能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虾神經索中凡显微鏡能分辨清楚的纤維都具有明显的髓鞘。据在30微米以上的紆維的測定結果,軸索与纤維直径比約为0.6—0.8。用普通光及偏光显微鏡在固定或活构料均未能在髓鞘中找到类似郎氏节及Schmidt-Lantermann氏切迹的結构。由电子显微鏡观察得知,对虾神經纤維的髓鞘是由排列整齐而致密的、明暗交替的片层构成,片层周期为80A,暗层与明层之比为3:4。此外,在致密片层中尚能见到散在的周期为750A的寬片层区,階层与明层之比为1:5,明层中还有断续的中线。此区的形状、大小及分布情况无一定規律。  相似文献   
4.
徐科 《生理学报》2007,59(3):I0006-I0008
今年恰值《生理学报》创刊80周年纪念,学报编辑部邀我写回忆性短文。在这里我首先向学报创刊8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祝愿她继承传统,越办越好,为发展我国生理科学事业和培养人才做出更大贡献!然后从个人视角扼要地记述我所亲历的、在学报编辑工作中发生的二三事,希望能为生理学工作者提供一点参考史料,顺便再谈点个人办报体会。  相似文献   
5.
徐科 《生理学报》2007,59(6):730-732
冯德培先生是世界知名的肌肉、神经和突触生理学家,为我国生理学界赢得了殊荣。在日本投降前的1944年,在大后方的重庆就有由冯德培先生(以后简称先生)负责创建的生理研究所前身——医学所筹备处。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医学所筹备处迁来上海。据先生说,在上海解放前夕,他在竺可桢先生的率领下想方设法拒绝迁往台湾,在上海迎接了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先生负责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并被任命为所长。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纯化了前一工作中从广西省产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蛇毒分离的突触后毒素Ⅰ和Ⅱ。以超饱和剂量的毒素Ⅰ或Ⅱ先与从电鳐(Narcine maculata)电器官得到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保温10min 或 lh,再加入~(125)Ⅰ-标记α-银环蛇毒素或~(125)Ⅰ-标记眼镜蛇毒素,继续保温10min 或 lh,由测定与 AChR 结合的放射性强度得知,如以未经毒素Ⅰ或Ⅱ预饱和的放射性强度为100%,则经与其一预饱和者的约为30%,即毒素Ⅰ或Ⅱ只竞争地阻遏了α-银环蛇毒素或眼镜蛇毒素与 AChR 结合能力的2/3左右。文中讨论了存在两种类型 AChR 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前一工作表明,从我国广东产金环蛇毒分离的类心脏毒素(即毒素 A 和 B)在一定浓度下引起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肌,特别是骨胳肌的膜电位持续下降。本工作试图分析这种下降的机制。实验表明在毒素 A 或 B 的作用下,随着蟾蜍骨胳肌膜电位的下降,膜电阻也明显下降,但膜电容保持不变。这种膜电位的下降,不能为预先向溶液中加河豚毒素所防止,也不能为无钠溶液所延缓。这些结果提示,毒素 A 和 B 是通过增加可兴奋膜的通透性,而不是由阻塞 K~ 通道来引起膜电位下降的,也不是或主要不是通过 Na~ 通透性的增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对虾神经纤维特有的轴突壁的微管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纤维通常根据轴突外面有否髓鞘而被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种类型。在我们过去的工作中曾发现,对虾的神经纤维在结构上有某些显著特点。一般说来,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纤维是没有片层结构致密的髓鞘的,即均属无髓鞘类型,但对虾的神经纤维却具有相当厚的、片层结构致密的髓鞘(范世藩等1961;黄世楷等1963;郝斌等1965),特别是在脊椎动物的有髓鞘纤维,轴突与髓鞘是紧密相连的,而在对虾神经纤维,则在两者之间还发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观察了从新疆产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的冻干毒腺中提取的粗毒及其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分离所得到的各组分对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①与对政党人胚的肺细胞、正常人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相比,穴居狼蛛毒对培养的SPC-A1有明显的高杀伤作用。例如用于杀伤50%的SPC-A1细胞所需的粗毒浓度为25 μg/ml,而用于杀伤相同量正常人胚肺细胞和淋巴细胞所需的粗毒浓度分别为600-500 μg/ml,即使将粗毒浓度提高到2000 μg/ml,也只能杀伤40%左右的正常人的红细胞。②在粗毒的8个分离组分中,第Ⅲ、Ⅵ和Ⅷ组分表现出杀伤SPC-A1细胞的活性,尤以后两者为明显。③粗毒经100 ℃加热30分钟后,杀伤SPC-A1细胞的活力稍有下降,但组分Ⅳ和Ⅷ经同样的加温处理后,该活性不变,唯组分Ⅲ在加温后该活性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反复解聚-聚合的方法从对虾腹神经索中分离纯化了微管蛋白。用阴离子去垢剂 SDS处理,将对虾神经纤维中的微管蛋白解聚为分子量相似的二条链。它们的分子量都在55,000左右。这与许多其他作者从各种不同组织中提取的微管蛋白的相同。以纯化的小鸡脑微管蛋白作抗原,制备了兔抗小鸡脑微管蛋白的抗体作第一抗体,以 FITC 羊抗兔抗体作第二抗体,研究了微管蛋白在对虾腹神经索中的神经纤维内的分布。令人意外的是除了对虾神经纤维特有的微管鞘与轴浆外,对虾神经纤维的髓鞘部位也呈现明显的荧光反应。这一结果提示,对虾神经纤维髓鞘中也应含有相当量的微管蛋白,但用同样方法在其它种动物(如大鼠)的有髓纤维的髓鞘中却未见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